妖怪奇譚:穿越時空的未知探險 | 美感教育

妖怪奇譚:穿越時空的未知探險

課程資訊
  • 學校:臺北市松山區民族國民小學
  • 教師:徐雋涵
  • 課堂:國語、綜合
Read More

課程簡介

這門課程旨在通過閱讀「認識台灣的新觀點:台灣妖怪的魔幻世界」和「山海有靈,幻影蟄伏:台島神獸誌」兩篇文章,探索臺灣妖怪與神獸的文化背景,引導學生思考與討論面對未知的態度與解決方法。

首先,透過閱讀和討論兩篇文章,讓學生了解妖怪的起源及其在古代社會中的文化意義,並引導學生思考妖怪生成的原因以雞生在現代的我們可以怎麼看待過去這些妖怪,若還有興趣亦可延伸閱讀班書–《妖怪臺灣:三百年島嶼奇幻誌‧妖鬼神遊卷》。

接著,老師將帶領學生探討現代社會會面對哪些未知事物,並討論因應策略,進而思考,在現代以及未來,我們可能產生哪些新的妖怪與神獸。

最後,學生將以自己的想像力創作現代或未來可能出現的妖怪形象與故事,先以手繪方式呈現,進而運用AI繪圖製作,並透過分享與互動來展示他們的成果。這門課程不僅旨在豐富學生對臺灣文化的理解,還能提升孩子的創造力、表達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課程目標

  1. 了解臺灣妖怪與神獸的背景與起源。
  2. 探討妖怪與神獸的文化象徵與意義。
  3. 反思現代社會的未知事物與恐懼。
  4. 培養面對未知事物的應對態度。
  5. 創作現代或未來可能出現的妖怪與神獸。

教師課後省思

(1) 問題與對策

A. 學生對台灣妖怪與神獸的文化背景不熟悉,難以理解其歷史和文化意義。

對策:事後補充一些介紹台灣妖怪的小故事供學生閱覽。

B. 學生對於創作妖怪感到興奮,卻忘記要和議題連結,導致討論當代會面臨哪些議題時做一套,創作時卻另外做一套。

對策:因為學生已經畫下去了,所以引導學生可以添加一些代表物件(例:手機、短影音……),加強和討論結果的連結。

C. 有些學生在創作現代或未來妖怪的過程中,因為缺乏想像力或會話能力不佳而遇到困難,遲遲不敢下筆創作。

對策:老師引導學生不用擔心創作結果,每個做都有其價值在,重點是把自己想到的東西畫出來。最後在孩子們都創作完成後,也介紹新的繪圖方式—AI繪圖供學生可在課後利用。

(2) 未來的教學規劃

A. 加強學生對臺灣文化和歷史的理解。

B. 引導學生將妖怪與神獸的概念與SDGs聯結起來,例如氣候、能源或科技進步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等,擴展他們的思維視野和對於社會議題的敏感性。

徐雋涵
臺北市松山區民族國民小學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