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以「冰山理論」為主軸,引導學生覺察自己行為背後的情緒、觀點與需求,並結合性別平等教育的核心概念,設計成引導式闖關活動。透過活動讓學生理解他人行為背後可能藏有不同的生命經驗與情緒,進而發展同理與尊重的態度。
課程目標
- 透過藝術與創作方式展現內在世界,發展自我表達與同理心。
- 透過性平教育議題融入情緒覺察活動,增加學生的參與感與同理心。
- 透過闖關活動融入媒體識讀,能讓學生尊重他人展現自我的主體性。
教師課後省思
(1)學習成果與學生回饋:
學生普遍能理解冰山理論的七個層次,並能套用在真實情境中思考。
(2)在「性平冰山情境卡」的分析中,學生能指出行為背後的多種可能性,並願意分享自己曾被誤解或誤會他人的經驗。
(3)學生在創作自己的冰山時表現出高度投入與創造力,許多作品呈現內心掙扎、需求與希望,教師也能更深入了解學生心理狀態。
4教學反思:
(1)將性平教育議題融入情緒覺察活動,能降低抽象理論的理解難度,增加學生的參與感與同理心。
(2)可加入更多情境劇或即時回饋機制,幫助學生更具體表達內心想法。
(3)結合班級經營與輔導活動,建立學生之間持續的理解與尊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