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藉由閱讀安妮新聞的文章與圖像來認識臺灣妖怪的魔幻世界,討論臺灣妖怪文化的發展與為什麼會有妖怪的產生,是因恐懼嗎?環境地理不利於人生存?對於未知的困惑?
瞭解了臺灣的妖怪文化後,再將在地現有的環境、文化議題提出討論,這些環境與文化的變化是否會促成新的樣貌?以這個提問讓孩子發揮想像設計出屬於在地的妖怪文化,為不侷限孩子的想像與融合多元的可能,教師將「妖怪」擴及到了「神鬼」,因魔幻世界中不僅是妖怪而已。這新型的神怪文化可能與現今在地所發生的環境、生活樣貌有關,藉由課堂中也發現在地文化與生態的變化,讓孩子進一步思考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
課程目標
- 認識臺灣民俗文化故事,並提升閱讀理解力。
- 激發創造力,創造想像。
- 增進文化認同與創造新興可能,利用現有的環境與文化議題,創造出在地特有的怪物文化。
教師課後省思
- 遇到的問題與對策
孩子們一看到安妮新聞便很興奮,覺得很漂亮、很特別,知識也非課本之中的內容,但有些孩子也會很懼怕這些怪物的形象,對怪物的樣貌感到懼怕,因此從閱讀以後,便將創造的形象增加「神」的神聖元素,去除一些較「黑暗」的層面。給孩子更多想像空間,讓孩子先平安再創作。
- 未來的教學規劃
本次課程整體進行順利,學生在課堂中展現了良好的參與感與高度的創造力,由不同題材的方向結合在地的文化與環境議題,讓學生不單由有趣的議題認識了台灣的妖怪,並創造出了與文化和環境衍伸的神怪,對金門偏鄉的孩子來說是一種全新的體驗與學習,未來會持續申請計畫並將更多有趣的題材融入在地,使之產生更多樣性的有趣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