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本校推行「安妮新聞課程」與「美感智能閱讀」作為全校性的閱讀活動主軸,旨在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與媒體識讀能力,並培養其審美判斷與思辨能力。為確保活動順利實施,首先舉辦教師研習,向全體教師詳盡說明課程理念、實施方式與教學資源,協助教師充分理解並融入日常教學。
接續進行全校性統一解說活動,讓全體學生了解課程內容與學習目標,營造共同參與的學習氛圍。各班教師依照教學指引,帶領學生閱讀報導、討論議題並完成學習單,透過引導與分享,激發學生對閱讀與思辨的興趣。
最後舉辦「優秀學習單徵選與頒獎活動」,由各班推薦表現優異的學習單進行評比,公開表揚優秀學生,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成就感。本課程透過教師專業引導與學生實作參與,成功在校園中推動閱讀風氣,並強化語文、藝術與社會領域素養的整合學習。
課程目標
- 提升學生閱讀素養:培養學生理解與分析多元文本的能力,強化基礎語文能力。
- 增進媒體識讀能力:引導學生認識新聞結構、分析觀點與資訊來源,建立正確的媒體判讀能力。
- 培養美感與創意思維:透過美感智能的閱讀活動,培養學生對圖像、版面與內容的整體感知與審美能力。
- 強化批判思考與表達能力:鼓勵學生針對新聞內容提出見解,並以清晰的邏輯表達個人觀點。
- 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透過教師研習與教學實踐,增進教師在素養導向閱讀教學上的專業知能,並能熟悉及在班級上善用安妮新聞。
- 建立全校共讀氛圍:透過統一課程實施與學習單活動,營造師生共同參與的閱讀文化。
-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與榮譽感:辦理優秀學習單徵選與頒獎活動,肯定學生學習成果,增強學習自信。
- 整合跨領域素養學習:結合語文、藝術與社會等領域內涵,促進學生多元能力的培養與統整。
教師課後省思
在推動「安妮新聞課程」與「美感智能閱讀」的全校性閱讀活動過程中,雖然整體實施順利,仍觀察到幾項實務上的挑戰與可改進之處,以下為具體問題、對策與未來教學規劃:
- 遇到的問題與對策
(一)教師對課程內容掌握不一
有部分教師初期對課程概念與操作方式不熟悉,導致教學方向略有落差。
➡️對策:未來可提供更多教學範例、影片教學或觀課活動,並安排分組交流機會,強化教師間的合作與資源分享。
(二)學生閱讀理解與表達能力落差大
不同年級或班級的學生在閱讀新聞文本時出現理解困難,甚至無法完整表達觀點。
➡️對策:課程可依年段調整難易度,或設計階段性引導問題,循序漸進提升學生思辨與表達能力。
(三)學習單書寫流於表面,創意不足
部分學生完成學習單時僅簡單敘述,缺乏深入思考或個人觀點。
➡️對策:增加討論活動與同儕分享,讓學生從交流中獲得靈感;亦可提供優秀範例供參考,提高作品品質。
(四)班級時間安排有限,影響教學節奏
由於課程需納入原有課程中實施,部分教師反映授課時間不足。
➡️對策:可將課程模組化,彈性納入語文、藝術或綜合課程中,並提供建議教學時程表,協助教師規劃教學流程。 - 未來的教學規劃與建議
- 強化教師社群共備機制:定期舉辦備課或成果分享會議,促進跨學年合作,累積可持續發展的教學資源。
- 建立學生作品檔案庫:蒐集各年級優秀學習單與作品,作為後續教學參考與推廣素材。
- 拓展閱讀文本與主題:未來可搭配更多主題式新聞(如環保、科技、人權等),讓學生閱讀更具深度與多元視角。
整體而言,本課程已成功營造校園閱讀氛圍,未來透過持續優化與創新實施策略,將能更有效促進學生閱讀、表達與美感素養的整合發展,期待能漸漸帶動起全校師生閱讀安妮新聞的好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