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課程活動運用安妮新聞文章Vol.10期中的「超現實的唯一現實」和「為什麼會做夢?」二個單元,引導學生認識夢境與情緒的奧妙關係,並利用「社會情緒學習」(SEL)的五大核心能力,提升孩子們的自我覺察和情緒管理技巧。
介紹超現實主義讓學生化身為藝術家,體驗超現實主義的奇幻魅力!透過貝殼卡卡牌,讓學生深入探索他的內心世界,挖掘潛意識的寶藏,並將這些感受轉化為獨一無二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創作,描繪專屬於自己的情緒夢境。課程不僅充滿知識性和趣味性,更是一個自我探索和成長的機會。藉由課程讓學生了解夢境產生的原理,幫助其探索情緒,激發他的創作天賦,讓其在夢境與現實的交界處,發現更真實的自己!
課程目標
- 認識社會情緒學習 (SEL) 的五大核心能力,並了解情緒的多樣性。
- 探索夢境與情緒之間的連結,學習覺察與表達自身的情緒。
- 認識超現實主義的藝術風格,並透過創作表達內心感受。
- 運用貝殼卡卡牌作為自我探索的工具,深入了解自身的情緒世界。
- 利用情緒語詞搭配自選的貝殼卡創作一幅夢中超現實的景象。
教師課後省思
教學觀察:大部分學生能運用超現實的元素,以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結合貝殼卡圖像與自身夢境,創作出風格迥異的藝術作品,展現出他們對情緒和潛意識的初步探索。從學生的分享中,可以看出他們對各種情緒詞彙有一定的認識,並能初步表達自身的情緒狀態。運用貝殼卡卡牌的圖像和象徵意義,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探索自身情緒的途徑,可以看到他們將貝殼卡的元素融入到創作中,將貝殼的形狀、顏色、紋路等等,並賦予這些元素不同的情緒意涵,有些學生運用鮮豔的色彩和流暢的線條表達快樂和興奮的情緒;有些學生則運用灰暗的色調和扭曲的形狀表達悲傷和焦慮的情緒,在學生的作品裡,會出現不合常理的比例、扭曲的形狀、奇特的組合,亦可以了解到他們對超現實主義的風格有嘗試將其運用到創作中。
教學反思:可以再設計一些小活動透過引導式提問和小組討論等方式,幫助學生更深入思考夢境與自身情緒的狀態,去探索夢境與情緒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