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婦女節X客家女力甲骨文 | 美感教育

國際婦女節X客家女力甲骨文

課程資訊
  • 學校:臺中市立石岡國民中學
  • 教師:王傑瑞
  • 課堂:國文
Read More

課程簡介

石岡國中是石岡區唯一一所國民中學,有90%以上的學生來自客語家庭,而這門課程旨在探討客家女性在歷史演變中的地位和權力;認識客家文化中的女性意識,不僅能培養學生對現代女性權力的認知,還可以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促進本土語學習及參與社區活動的意願。教材結合《安妮新聞》美感讀報第14期〈裙子有事嗎?〉,引導學生認識並討論:裙子作為性別意識的符碼,在女性權力中的意義。

結合國文科專業知識,以甲骨文探討漢字中的女性權力遞嬗,認識中國女性權力從興盛到衰微的歷史,討論文字對集體潛意識的影響、刻板印象的形塑,並藉由學生設計象徵現代女性權力的甲骨文,不但能認識古文字的線條美學,更從六書造字原則發展出對客家女性權力的反思與想像。結合視覺藝術科和國際婦女節的校園活動,設計符合現代性別意識的校服,辦理全校徵稿比賽、展出優秀作品,培養學生對多元美感和性別平等的理解和尊重。

課程目標

  1. 理解客家文化中女性的地位和角色變遷。
  2. 認識國際婦女節的歷史和影響。
  3. 熟悉甲骨文的基本知識和美感應用。
  4. 培養尊重性別平等和文化多樣性的意識和價值觀。
  5. 提升創作和設計能力,以美感表達女性意識和需求。

教師課後省思

設計這門課程讓我有機會深入探討常被教育工作者忽視的議題,例如:客家文化中女性的地位,以及甲骨文字的美感和應用範疇。透過引導學生從多元的角度思考這些議題,融入建構式教學法的主動建構理念,能發現學生的思想和創造力得到了極大昇華。

在教學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學生對甲骨文字的興趣和學習熱情遠超出我的預期。他們積極參與討論,並提出了許多有深度的見解和觀點──從「姓」字分析古代中國在三皇五帝時代大多是母性社會的部落,學生能以社會科的臺灣原住民歷史舉一反三;從「安」字說明華人社會「男主外、女主內」刻板印象的濫觴,學生能以自身生活經驗反思客家文化中的重男輕女現象。這種學生主導的學習環境體現了學生中心的教學理念,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合作學習,無疑是教學現場最美麗的風景。

設計校服的活動是這門課程中的重頭戲,它提供了一個實踐學習成果的機會,讓學生將所學應用於實際情境中。透過全校徵稿競賽,我們讓不僅讓全校師生關注性別平等和文化認同的議題,還培養了學生的設計能力和美感創造力。我期待看到這些學生在不同領域中展現出的創造力和影響力,為促進性別平等和文化多樣性做出貢獻。

王傑瑞
臺中市立石岡國民中學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