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2016 年的台東遭遇 十七級颱風尼伯特侵襲 下,屋倒招牌滿天飛 ,當時由民間及台東縣政府共同發起一個小招牌大景觀計畫,希望在災後重建時新立 台東的新城市的招牌美學。 因此本課程希望邀請在地台東的孩子, 一起打開孩子的心靈與思考 ,一起來規畫自己家鄉的招牌景觀, 試探改變招牌的顏色、 質感 。
課程規劃上用 觀察 、發現 、探索 、應用四個設計思考策略 ;一、校園旁街道觀察發現並思考招牌問題,應用色彩分析App,讓孩感受到街道中的環境色彩雜亂;二、讓孩子探索國外的招牌美感,分析美感的設計要素及色彩構成的合宜性;三、從「人與城市的關係」思考環境,誰是主角?透過孩子設計消費者問卷調查題後,重新讓店家思考自己的招牌; 四、孩子成為小小設計師應用,學習招牌色彩如何與環境的相互配合,又能兼具店家個人風格及識別度,希望透過參與、討論、共創的思考與對話歷程,讓孩子對自己的居住環境有感,建立小而美及環境色彩、及降低色彩鮮豔度的街道招牌美學觀,共創台灣及台東未來的城市新風貌。

美感預期成果

  1. 認識招牌的歷史演變,理解招牌意義。
  2. 理解街道招牌色彩是搭配環境色彩,學習尊重土地與環境。
  3. 理解招牌色彩的減法設計美學概念。
  4. 透過設計消費行為的問卷調查,設計提問消費者,培養讓孩子學習自己找答案的能力。
  5. 建立減法設計的城市街道美學觀念。
  6. 了解招牌存在樣式與色彩,可以有不同選擇。
  7. 理解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城市景觀是人人都有的責任。

教師課後省思

  1. 因為課程需要,需使用手機Palette App分析色彩,建議請學生預先下載App,預備拍攝街道照片:但因為Palette 只能使用於Android系統,因此使用Apple系統學生,教師需教學生使用color viewfinder 作為觀察取色的工具,避免部分學生無法使用手機進行拍攝觀察。
  2. 建議教師可先觀察,選取學生熟悉的環境,並進行區域分類,例如:商業區|住宅區|住商混合區|歷史文化遺產區,之後教師先進行街道招牌圖片拍攝,採取正面的拍攝角度,學生應用Powerpoint簡報時,插入圖形時,較不會有透視角度太斜的問題,,造成招牌設計時有角度不合的問題。
  3. 建議教師課程最後階段,學生應用環境色彩,作為街道招牌色彩的配色設計,可以先進行區域的色彩分析,建立應用環境色的設計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