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什麼關係? | 美感教育

”友“什麼關係?

課程資訊
  • 學校:桃園市平鎮區復旦國民小學
  • 教師:羅婕
  • 課堂:綜合
Read More

課程簡介

高年級即將要畢業升上國中,對於友情是更為看重的階段,利用友情主題,帶領學生思考友情對個人生活的影響有哪些層面後,帶領學生思考從朋友到好朋友要累積多久的時間? 認識時間長就能變成好朋友嗎?為何有些人小學六年都認識,卻不是你的好朋友?
透過問題反思再去讀報,閱讀後藉由「狐狸與獵犬」這部經典卡通,談論多元文化社會的中的友情關係,與學生討論對於真正的友情的定義後,再藉由孩子們最愛的「蠟筆小新」動畫帶領全班一起分組討論生活中他們時常面臨的友情問題,全班討論這樣的情況下,你可能會有的感受,在互換立場思考對方可能是怎麼想的,小組再去思考如何解決這個誤解,分享可能的解決方法。

課程目標

  1. 能說出友情在自己生活中佔了多少比重,與如何平衡友情與生活。
  2. 能欣賞生活中友情的各種面貌物種或文化不同而限制
  3. 寫出好朋友會有的行為
  4. 反思並想出生活中的友情難題的解決方法

教師課後省思

  • 教學觀察
            教學前發現多數學生對於到底什麼是友情都有一定的見解,因此帶讀報時觀察與詢問他們在安妮新聞第八期中的最喜歡專欄是好朋友的肺腑之言,或許是剛好班上學生都看過排球少年(班上有放),藉由動畫主角去演繹出每個人在生活中友情可能遇到的狀況,更讓學生能夠共情。                        因此課程設計上,就是藉由學生喜歡的卡通情境去引導討論,發現學生面對問題回答出的反應更像是從一個小大人的角度去面對友情的來去,雖然生活中遇到他們說還是會很難過生氣,但也能更成熟理性地去處理面對。
  • 未來的教學規劃
            同樣的課程拿到中年級實施我相信也是可以使用,因為友情的相關問題對於各年齡階段都是必要的思考,且好奇若是在中年級帶領學生去思考後,到高年級再上一次,是否中、高年級面對同樣的狀況答案都會不一樣,讓學生自己思考、觀察兩次的回答的差異可能原因是什麼,是個很有趣的教學實驗。
羅婕
桃園市平鎮區復旦國民小學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