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於平日觀察到孩子對於家人的照顧、付出,常視為理所當然;與家長的交流中亦能感受到家長對於親子關係的企盼與失落。教師希望結合美感智能閱讀計畫活動進行課程設計,以多元趣味的學習活動,拉近學生與家長的距離,遂以第 13 期【專訪美術設計郭志達—用空間布景玩一個「說故事」的遊戲】為發想,運用學生易上手的打擊樂器—沙鈴,演繹一段與家人間愛的故事,企圖能於活動中帶著孩子們一同回溯看似平凡的日常裡專屬於自己與家人的故事。
本課程活動設計在於引導學生觀察家人特徵、找出每位的代表物件,設計家人的大頭貼,將家庭樹概念轉化為家庭藤,在沙鈴上呈現家庭故事,並以沙鈴創作短舞,舞出對家人的感謝,發想沙鈴的創意用途,為家人捶捶背,表達心意。
課程目標
- 提升學生彩繪技巧
- 體驗平片設計與立體彩繪
- 培養學生觀察力
- 引導學生感恩家人的陪伴
- 學習肢體創作與表現
教師課後省思
(一) 觀察
- 經由觀察活動,學生能覺察到家人的生活習慣與喜好。
- 藉由分享活動,學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家人對他們關愛與付出。
- 教師觀察到學生於創作中受安妮新聞薰陶,展現對美的感受力與創造力。
- 學生閱讀深度增加,豐富日常詞彙與知識。
- 引人入勝的閱讀媒材促進學生自發應用閱讀工具提升閱讀技巧;誘發學生自主廣泛閱讀。
- 透過創作學生能展現巧思,能將不起眼的材料化為具獨特藝術性的作品,並能以作品與家人互動分享,學生充滿成就感。
(二) 反思
受限於年齡發展,學生閱讀本報需花較多的時間,教師未能有充足時間引導學生進行深入閱讀與分享,為本活動較可惜之處。但能在學生心中種下一顆美的種子,是鼓勵教師繼續發展相關課程活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