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這堂課程的靈感源自於妖怪的神秘世界,旨在將妖怪的起源與類別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中。透過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我的生活中出現妖怪,那是從何而來呢?」以及「妖怪的起源可以區分成哪些類別呢?」的問題,我們將逐步帶領學生進入一場充滿創造力與想像力的冒險之旅。
課程一開始,我們將通過閱讀文本激發學生對妖怪的獨特想像。這將成為他們創作妖怪的基礎,並引導他們探究妖怪的起源。接著,我們將學生引導至創意的深層,協助他們轉化想像中的妖怪作為這次創作的主題。整個過程包含角色設計、草稿製作、聆聽同學的分享,最終進入正式創作階段。
這門課程的目標是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透過妖怪創作,讓他們不僅能夠發揮想像力,還能夠從中反映出自己獨特的生活樣貌。期待學生能在這個充滿奇幻與創意的學習環境中,培養綜合思考、創意表達和分享的能力。
課程目標
- 培養學生透過閱讀文本,啟發並發展對妖怪外貌的想像力,強化大腦畫面聯想的能力。
- 引導學生從文本中主動發現並整理妖怪產生的原因,培養他們的分析思考和歸納整理能力。
- 透過將生活經驗和情緒感受融入創作元素,激發學生表現自我並培養創意思維,使其能夠自主創作獨特的妖怪作品。
- 引導學生學習使用適當的工具,包括角色設計和草稿製作等步驟,以確保他們能夠有效且有品質地完成妖怪創作作品。
教師課後省思
問題:如何從學生生活經驗中萃取出創作元素是最困難的步驟,我舉了相當多的例子供孩子聯想,但成效不彰。
解決:後來從另外一個班級的實驗中,我嘗試引導孩子進行更細緻的分類,包括自然現象、個人特殊事件、宗教習俗、歷史小物,這樣的分類方式讓學生更容易找到創作妖怪的靈感來源。
思考:然而,對於國小生而言,我認為鷹架應該再更細緻一點,上述的分類仍太廣泛。我建議先從具體事件著手,例如考試壓力、小寵物過世、書包物件遺失、童年玩具、從校園中隨意撿拾的落葉、石頭,這樣學生就更容易從生活中找到豐富的創作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