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畫我的守護者 | 美感教育

刻畫我的守護者

課程資訊
  • 學校:桃園市中原民國小學
  • 教師:楊文琦
  • 課堂:視覺藝術
Read More

課程簡介

本課程以安妮新聞「夏季特刊」中的妖怪圖像與故事為起點,引導學生進行專屬於自己的「守護者」圖像創作。

學習過程橫跨數位與傳統媒材:首先運用幾何造型拼圖進行發想,結合平板電腦繪圖創作黑白稿件,設計屬於自己的「守護者」圖像。接著將數位設計轉化為版畫創作,透過細緻的雕刻工藝,完成凸版印刷作品。

此課程特色在於串連報紙閱讀、數位繪圖與傳統版畫工藝,讓學生體驗從閱讀、數位創作到手工藝的完整藝術歷程。

課程目標

  • 培養新聞閱讀素養,能從安妮新聞中汲取創作靈感與素材。
  • 熟練數位工具應用,學習運用平板電腦進行繪圖設計。
  • 掌握幾何造型的藝術編排,發展個人化的圖像創作能力。
  • 學習版畫雕刻技法,體驗傳統工藝之美。
  • 理解數位與傳統藝術的連結,培養跨媒材整合能力。
  • 發展個人獨特的藝術表現,創作具個人特色的守護者圖像。
  • 培養耐心與專注力,體驗手作藝術的療癒價值。

教師課後省思

  • 核心理念:

本課程以安妮新聞妖怪專題為基礎,引導學生認識妖怪如何透過民間集體意識形成,體現常民文化的歷史積累。特別著重於個人情感連結,鼓勵學生從自身經驗出發,將個人偏好或恐懼轉化為守護者形象,達到情緒抒發與自我療癒的效果。這種創作方式不僅連結台灣在地文化,更讓藝術創作成為處理情緒的正向管道。

 

  • 教學成效:

從學生回饋可見,當創作連結個人經驗後,學習動機明顯提升。學生在設計守護者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將內在情感融入作品,使每件作品都展現獨特性與個人特色。過程中,學生不僅培養藝術技能,更學會運用創作來面對、轉化內在的情緒與壓力。

 

  • 未來教學規劃:
  1. 強化個人情感與創作連結,深化藝術治療元素
  2. 建議增加創意發想與情感表達的引導時間
  3. 可與輔導課程結合,發展情緒教育的跨領域應用
  4. 建立作品分享平台,讓學生能相互理解與支持

 

整體而言,課程成功將藝術創作、文化認識與情緒抒發結合,不僅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更協助他們建立正向的情緒表達管道。未來將持續優化課程設計,深化藝術創作的療癒功能。

楊文琦
桃園市中壢區中原國小教師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