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配合權民教育實施,在繪製社區地圖同時,觀察校園及社區色彩,感受色調相同或相反會產生不
同的色彩感覺、自然環境條件與生活需求會影響人對顏色的認知,進而發展出各地獨特的色彩。
結合「環境色」發現除了本體顔色以外的其他色彩變化。從環境色中分析色彩的關係,擷取色彩
加入主觀配色探索合宜的色彩條碼,探索不同的色彩層次,思索改變的可能性並融入生活形成美
感經驗。結合彩繪透明愛心傘的活動,請學生思考如何將色彩條碼融入實際生活情境,透過與環
境的對話達到和諧的效果。除了實用目的之外,提升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與敏銳度,讓生活有感,
到感知美感,進而達到美感生活的目的。
美感預期成果
希望學生從美感電子書中了解什麼是「色彩」,透過鏡頭記錄環境中的各種顏色,從校園、
社區環境中探索,發現不同區域的代表色,從微觀角度發現我們平時視若無睹、很少會特別去
觀察到的色彩變化。分析環境色彩的組成,不同時間或情境產生的色彩差異,從主、次關係與
加上「主觀色」後色彩的前後對比。最後運用在生活中,為使色彩與環境巧妙地融為一體, 學
生須思索如何搭配和諧的色彩,了解配色的重要性,進而思索如何運用色彩在平面明信片及立
體雨傘中,進而提升生活的品質。本教案之美感概念教學目從微觀角度重新審視我們平時視若
無睹、未曾特別去觀察「生活風景」的色彩變化,並與實作物之關聯性;知道和諧與衝突的色
調了解色彩與環境的關係,分析環境色彩的同與異。
教師課後省思
1. 材質運用侷限性:
(1)原百色色票紙膠帶停產,不足部分只能購買類色產品替代。
(2)卡典西德顏色有透光和不透光的區分,但能買到的顏色不夠多,貼在打開的
傘面時沒有問題,但是收合多次時,卡典西德有時會捲曲黏合。
2. 具象與抽象將平面設計圖轉換貼在雨傘的傘面稍有困難,會因為角度、曲
面,產生施作剪下來的面積和所需的面積稍有落差,無法完全吻合。
3. 跳脫具象圖案以抽象點線面呈現的方式對學生稍有困難。
4. 課後加入安妮新聞,讓學生與其他沒接觸課程的人更能了解大橋頭社區。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