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透過安妮新聞第13期『看不見的城市』主題,作為課程設計的主軸。將城市設定為高雄市主要介紹各市轄區的位置分布,並將重點為左營區特色介紹:
『福山國中的前世今生』作為學生認識學校地理位置與左營區的社區連結,讓學生能對自己的生活環境有感。並進而能對家鄉產生共鳴。其中,『福山國中的前世今生』介紹中,透過文本與歷史照片的對照,能讓學生對於學生創建的過程產生興趣,並在延伸課程活動中利用平板進行『尋找學校附近的主題商店』玩法簡單卻能帶動氣氛,且更能讓學生對於社區的地理位置更加熟悉。
第二部份則是介紹課程結束後,設計以平板搭配尋找高雄市景點的賓果連線,此活動更能讓學生對自己居住的城市感受到城市的變化與開闊視野效果。最後的實作課程則是搭配設計城市中最渺小但最為重要的人孔蓋圖像設計
課程目標
- 讓學生對於自己居住的城市有感,對於自己所為在的學校有感。進而設計以城市有關的課程教學,透過蒐集學校的文本資料與歷史照片對照,讓學生產生與城市的連結。
- 使學生能藉由尋找網路地圖,熟悉使用網路地圖的方法 ; 並能善用。
- 學生能透過平板搜尋高雄市市轄區不同景點,並進而認識景點的地理位置與特色。此項活動能反映出學生對於城市的不熟悉感,因而能加深學生印象。
- 透過人孔蓋的講解介紹,讓學生對於城市中如何產生生活的美感與藝術的創作,作為重要的實作課程活動。
教師課後省思
- 學生在尋找網路地圖活動中,不擅長使用Google map的操作,而是以自己理解的方式尋找特色店,例如使用學校地標為中心來尋找。
- 學生在尋找人孔蓋圖像的高雄景點時,對於景點的認識不多,即使玩過賓果連線,但圖像上仍然偏以熱門景點為多。
- 最後的實作課程因為學生陸續確診與生病,導致操作時間上的壓縮,將實作活動拆成兩部份:一是人孔蓋圖像學習單,一是人孔蓋模型設計。
- 實作時間只有兩節課,看似不多,但因為學生程度差異大,理解能力也相差許多,因此成果難免會有許多變數。
- 操作實作課程以3個班進行模型設計,15個班進行人孔蓋圖像創作,主要每個班進度時間不一,無法每個班都能進行到模型的步驟,因此將班級進度拆開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