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以色彩作為課程主要概念,透過六堂課,察覺美感來自「排列有秩序」和「與空間協調」。第一到第二堂課:由IKEA的居家空間開始引導,再進入校園新建廁所觀察。第三到第四堂課,在操作中摸索配色方法與秩序。第五到第六堂課:進行空間中色彩的設計與規劃。讓學生透過實作了解「選色法則」,與「主色、輔色、點綴色」的概念。課程近程目標為培養學生「能提出具有美感的色彩規劃」。遠程目標則希望能「用美感的眼睛關心環境」,並能「對生活開始產生提問與思考」。

美感預期成果

1.能具備色彩配置的能力
2.能欣賞生活中的色彩設計
3.能嘗試思考並進行創作

教師課後省思

教學觀察從校園空間、居家空間切入:

(1)開啟學生關心環境的視野:學生表示很開心能在校園中參觀紀錄,開始關心校園各大樓的名稱,關心每一個洗手間的顏色、特地跑來告訴老師圖書館配色也很漂亮。

(2)鼓勵想改造空間的態度:討論的圖片美不勝收,學生喜歡之餘,會主動提議布置教室與自己的房間,也喜歡水越設計的可愛配電箱。

(3)小組討論可以彌補部分同學生活經驗不足。

(4)作業拍照上傳社群能更有動力,易於掌握作品繳交進度。

反思:

(1)使學生完成具美感的色彩規劃是一實用但相當廣泛的議題,但在原訂的色彩所占面積與色彩搭配法則教學之外,實際執行時,尚需解釋色彩輕重效果、色彩明度彩度關係、色彩予人的感覺。(2)需解決一年級學生對調色不熟悉的技巧問題,易超過原定6小時的規劃。

(3)學生能分辨與美或不美,並充滿好奇心,但不見得每一個同學都可提出符合美感的色彩規劃,該課程設計在色彩比例、色彩選擇、物件高低、相對位置、調色精準度上,有許多細節需一一留意,國一學生需在小組協助下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