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本課程以「海底博物館」與「海洋生態保護」為主題,透過閱讀與藝術創作,培養學生對環境議題的關懷與創意思考能力。學生將透過閱讀安妮新聞,探索藝術家如何與海洋生態互動,並認識其他藝術與環境結合的案例(海底博物館MOUA),以擴展視野,激發學習興趣。
課程中,學生將模擬成藝術家,設計一座可佇立於海上的雕塑,並思考如何透過視覺語言傳達環保理念。例如,「海妖」的海燈雕塑設計如何啟發人們關注海洋污染,他們的作品也應思考如何與他人產生共鳴。學生將繪製海燈雕塑的設計圖,呈現自己的創意構想,並透過分享交流,深化對藝術與環境議題的理解。
此課程強調跨領域學習,結合閱讀、藝術、設計與環境保育,讓學生體驗藝術如何成為傳遞理念、守護地球的重要媒介。透過創作,學生不僅能表達個人想法,還能體認藝術與環境行動的結合如何帶來正向影響,培養創新思維與社會責任感。
課程目標
- 能透過閱讀安妮新聞與探索案例,認識藝術家如何透過創作與海洋生態產生互動,並思考藝術對環境保護的影響。
- 能認識海底博物館的功能與特色,了解其如何結合藝術與環境保護,成為文化與自然生態共存的特殊空間。
- 能發揮創意設計海上雕塑造型,呼應閱讀所獲,理解藝術家透過跨界合作可以為地球盡一份守護之心。
教師課後省思
在課程中,我們透過閱讀安妮新聞的文章與相關補充影片,了解到我們的海洋正面臨生態的危機與浩劫。學生們從一開始對「海底博物館」感到驚奇,到後來逐漸理解這些雕塑不只是藝術品,而是為了復育珊瑚、維護海洋生態與喚醒人們環保意識的媒介。
討論時,孩子們提出許多深刻的問題:「這些雕塑真的能讓珊瑚長回來嗎?」、「如果我們繼續污染海洋,這些藝術品還能發揮作用嗎?」這些提問反映出他們對環境的關心,也促使我們進一步思考藝術如何與環保結合,發揮影響力。
最後,在創意設計活動中,學生們發揮想像力,設計出一座座屬於他們的海中雕塑。有的以海洋生物為主題,提醒人們愛護海洋生態;有的創作象徵人類與海洋共生的雕像,希望未來的海洋能恢復健康與生機。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孩子們的創造力,也體現了他們對環境的省思與承諾。
這堂課的結束,不是學習的終點,而是意識的開端。希望這些來自 MOUA 與 Jason deCaires Taylor 的啟發,能夠持續在孩子們的心中發酵,讓他們成為關心海洋、珍愛地球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