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聽」與「說」─溝通的魔法 | 美感教育

人與人「聽」與「說」─溝通的魔法

課程資訊
  • 學校:國立臺南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 教師:向才仲、王品蓁
  • 課堂:國語文、綜合
Read More

課程簡介

從驛站的概念出發,從刊物選文中,敲定文化、族群、同理、覺察、溝通與父母六大主題,帶學生從封面感受溝通的魔法,並依序帶領學生探討六大主題中溝通的重要性。

「文化」方面,從各國特色與文化異同切入,學生用視覺感官了解文化,也從聽覺及感覺去形成對文化的理解。「族群」方面,帶入刊物文章中四個主角的聲音,引領學生感受「聆聽」的魔力。「同理」方面,從教育部線上辭典對於「同理心」一詞的定義,了解到刊物文章中對於探索同理的方式,是生活中很需要的學習。「覺察」方面,從閱讀刊物文章,學生能了解到自我覺察是需要練習的,能夠覺察自己的狀態才能同理他人。「溝通」方面,透過文章讓學生理解溝通紅綠燈的使用時機,以及「好好說話」的重要性,並在老師設定的情境中練習如何好好溝通。最後是「父母」,所有的青少年孩子都會認為自己跟父母的溝通不如同儕來得輕鬆順利,但隨著年紀增長,跟父母做朋友是個很重要的課題,透過文章的探討,學生能了解到自己可以如何調整,才能夠跟父母有良善的溝通。

課程目標

與人溝通時,學生能從視覺、聽覺及感覺形成對不同文化或不同族群的理解。

學生能正確知曉同理的意義,並能夠學習到生活中可以同理他人的作法。

學生能理解溝通紅綠燈的使用時機,並意識到好好說話的重要性。

學生能學習跟父母建立良善的溝通方式。

教師課後省思

(一)文章偏難,且畢業考後學生狀態不好掌握,對於文章的理解很明顯感覺到打了折扣,應再多花心思營造上課氣氛讓學生能更投入去思考。

(二)五節課選了六篇文章,引導學生思考的時間較少,也許可以調整成一堂課一篇文章,甚至一篇文章停留時間再多一些(一篇50~70分鐘),給學生充分的沉澱與思考時間,在這麼有深度的主題下也許會有更多更貼切的回饋。

(三)這次預定授課的時間剛好遇到身體狀況必須請假,所以商請代課老師協助進行較學,也很感謝代課老師願意配合與協助,並且能跟我充分討論授課內容,雖然不是親自教授有點可惜,但因為有備課的過程,最後也順利完成教學。

王品蓁
國立臺南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