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將一張原本柔軟容易彎曲的A4平面紙張,利用折線,變成一片折版,或者捲曲,變成直筒等各種型態的改變,使它能自己站起來,過程中體察地心引力的規則。

承相抗衡的策略:
教師發下小沙包及A4紙,使紙張能夠抵抗變形,並支撐有重量的物體,發展出與地心引力。
承上,將沙包改為可樂曲線瓶,運用一張A4紙,使瓶身能維持特定角度,過程中體察「結構」能改變力量傳遞的方向。
有了可樂乘載的概念,可以進階挑戰嘉義在地特產「鳳梨」,鼓勵同學發展出更有力量延展的承載量體。過程中,提醒同學「一個好的結構設計,應該能同時展現力量及美感」,所以,加強結構的同時也必須融入美感考量。

美感預期成果

同學透過結構課程體驗力量延展之後,對於結構在器皿、家具、建築的應用,更能深刻有感。在結構面的鑑賞素養上,能體會「一個好的結構設計,應該能同時展現力量及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第一學期「水果乘載器」的單元,在課程發展的過程中,會期待同學除了克服力的承載之外,在承載物品造型能有更多元的挑戰。其中,突然想到各樣式的水果出現在各廟宇貢桌上的情景,除了淺圓盤,就是塑膠袋了。於是,更希望孩子能在這個單元挑戰傳統樣式,在廟宇的香煙裊裊、虔誠敬拜的莊嚴中能妝點設計美感。
引導同學以露營休閒風格思考的時候,希望同學注重承載器的製作材料和過程能兼顧簡約、實用、美感。效果也確實令人激賞。
另外,廟宇虔敬主題部分,希望同學能將廟宇貢桌上帶給人的民俗艷麗感,能藉由美感設計多些莊嚴虔誠的趣味性。不管是露營休閒,或者式廟宇虔敬主題,或許因為主題和生活非常貼近,同學在設計過程中的討論對話較為順暢,作品也令人驚豔。
以上單元,經過課程實驗後,教師評估後,是值得再次實施的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