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色彩「趣」找情緒 | 美感教育

乘著色彩「趣」找情緒

課程資訊
  • 學校: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 教師:詹羽菩
  • 課堂:國語、生活
Read More

課程簡介

二年級的孩子對事事都充滿著好奇心,喜歡觀察與實作等具體感官行動探索世界;對於抽象概念需要透過具體操作或實際經驗來理解。所以課程中以具體操作為主要教學策略。透過實際創作歷程(顏色拍拍拍、拼貼、情緒語詞大集合、情緒糖果小書⋯)表達感受與學習所得,創作歷程同時是與自己互動思考的媒介,作品同時也是與老師、同儕互動分享的物件,讓情緒糖果小書事可做操作的,具備延續特質,讓孩子在課後可以透過小書,落實「停一下」與「想像力」檢視與調節情緒的感受。

二年級孩子開始重視同儕,培養同理心的啟程階段,孩子們仍有著非常強的自我意識,以自身的感官為前提,例如紅色代表的緊張與危險的意涵,對於他們而言,最直觀的感受全班9成孩子都覺得「熱情與快樂」更是紅色的意涵。因此這堂課,著重孩子的感受,引導孩子從自身出發探索,以顏色與圖像詮釋自己的感受與情緒,此時老師的態度與同理格外關鍵,我認可與尊重孩子的直觀定義,並引導孩子們傾聽與尊重異同,「情緒」本來就是一件很主觀的感覺,孩子能覺察與認識自己與他人的情緒各種樣貌,一次又一次的在生活中反覆練習,課程實施過程輔以密集的相關情緒繪本的閱讀幫助理解,孩子方能將抽象且時刻存在的情緒相關內化,為每一個階段架構良好情緒管理素養。每個小節皆以「分享」、「尊重」來「欣賞」自己與他人的感受和定義,異同是可以共存的!

關於閱讀,這階段孩子識字量正快速增加,也因為日日閱讀習慣的培養認識的字不再侷限課本範圍,他們能閱讀短篇故事,圖文並茂的安妮新聞也因為有一點難而能透過有趣的提問吸引孩子想探究的動力,喜歡朗讀、重複、仿作的二年級孩童便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多次反覆的閱讀和互動後,閱讀素養自然的因不同的孩子有了各自的閱讀理解量能擴增。

課程目標

  1. 靜讀15分鐘,能專注安靜閱讀指定文本(安妮新聞vol.10,情緒色彩繪本)。
  2. 分享與討論過程,能勇於表達並能傾聽同理他人的想法。
  3. 認識表達情緒的中英文基本語詞,於生活中覺察與表達情緒時,適時運用。
  4. 進行顏色塗鴉的過程連結自己的感受,聯想每一個顏色代表什麼的情緒。
  5. 運用自製色紙拼貼自己的「情緒圖片」,進而與同儕相互分享與欣賞。
  6. 製作情緒糖果小書,練習分辨正負向情緒,學習面對負向情緒時的處理方式。

教師課後省思

(1)課程的觀察

  1. 閱讀需要一個持續的時間軸以及允許快慢的個人閱讀時空,慢慢的
  2. 週末作業:親子共讀安妮新聞,得到許多的正向回應,同時帶動了親子互動與對話的更多可能,然而需要老師給予孩子事前的引導,讓孩子躍躍想要和家長分享他的感受,加上安妮新聞的美感編排以及圖文並茂的內容,親子互動的機制就被啟動了。因此老師需要為二年級孩子提取報紙內容且是孩子們會感興趣的。例如:靜讀結束後的分享活動,孩子們對於夏卡爾很感興趣,我朗讀了報紙中的一小句話:「你夢見自己在飛嗎?⋯」孩子們開始熱烈討論夢見的世界,也有孩子覺得夏卡爾的畫作就是夢境,⋯經過這短短10分鐘鋪陳引導,最後邀請孩子週末和家人一起讀安妮新聞,並且和家討論「夢的世界」;我從孩子的圖文回饋中,不少家長也在孩子的圖文寫了回饋

(2)教學反思

  • 多年的觀察、歸納,學習需要內化方能成為生活素養,內化需要時間的沈浸,更需要孩子親身經驗一次又一次的覺察與聯繫,尤其抽象概念,情緒伴隨人類一輩子,這裏我想給正式初探情緒這位夥伴的二年級孩子一個更多元的經驗,給他一把屬於自己獨特的鑰匙,在未來的每個時刻適時的反覆或是彌新與情緒的對話。一開始導入的是色彩,透過玩的創作策略,連結感受與情緒,再到從自己出發的詮釋,進一步地傾聽同儕,閱讀文本,發現原來情緒是細膩不絕對的。
  • 課室ㄧ景:探索紅色家族的拍拍過程,孩子們發現紅色系列的色彩變化,紅色的心情?孩子說:「紅色看起來很熱鬧,讓我感覺很開心⋯」,孩子說:「紅色看起來很熱,很怕被燙傷,所以可以代表害怕。」老師說:「紅色只有一種紅嗎?」孩子說:「有好多不同的紅色,紅色加上黃色會變成,很像我生氣的時候媽媽抱抱我就變溫暖了。」)
  • 在每個階段都給孩子具體操作的感受經驗,再重複中往上堆疊新的經驗以及新的知識,透過美感智能的閱讀,可以讓這個過程變得更有趣,而且可以兼顧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喜好以及不同的程度,在課程的實施,其實我最期待的是親子共讀後所產生的漣漪,每當我看見親子之間因為共讀的美好經驗,所產生的許多美善的連動都讓我想持續地耕耘扮演正美善的媒介,過去總是要絞盡腦汁尋找適當的文本,現在有安妮新聞這份美善的報紙,似乎有更多有趣的可能性了,尤其是我發現許多家長們都很喜歡!
詹羽菩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