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美感課程的切入點,是對生活有感,是找回發現。對現各階段的學生而言,生活中除了家以外停留時間最久的地方,就是學校。學校與學生彼此的關係就像是第二個家。因此本課程活動將從環境中找尋題材,喚醒學生對色彩之感受、對生活環境的探索。
藉由 6 小時課程的安排,利用色票找出環境中的色彩並對生活中的色彩進行分析與討論,找出具有美感的色彩配置,體認色彩調和的重要性,並能初步應用和諧的色調與衝突的色調,進而轉化為切入創作(水泥盆栽)的美感經驗。完成後利用著色水泥盆栽與空間進行對話,思考色彩與環境協調與否,色彩最為衝突的角落為何處。藉此過程思考色彩的多元可能性,以及對環境的影響,且能辨識色彩在生活運用中的協調性與和諧度,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敏銳度與感受性。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了解配色的重要性。
  2. 從生活著眼觀察,理解色彩的相互關係。
  3. 能對生活的色彩進行觀察與討論
  4. 能調出想要的色彩並加以應用
  5. 能透過配色產生設計意圖,知道怎樣配色比較好看
  6. 可以覺察出生活中好的配色與不好的配色,並可以分析出好的原因?
  7. 能感受、描述、運用不同配色的特點,培養對色彩的敏銳度與感受性。
  8. 能覺知類似色依據不同比例排列所呈現出的視覺感受
  9. 能應用色彩的特點於生活用品的設計
  10. 能對自己與他人的作品進行表達與反思

 

教師課後省思

  1. 為使高中生對色彩有感的同時,又能習得專業色彩知識。設計自學講義、引導學思對色彩開啟批判思考。
  2. 本課程採分組教學、每組約6-7人。因此,各單元任務中,會有個人任務與小組任務。在學習單展現小組取樣成果,製作色票時則是增加個人設計因素完成小組加個人合作成果。
  3. 本課程以教學材料費採購「Pantone色票」與「色鉛筆及各項工具」,讓學生使用不同系統之APP,了解在業界,會因為目的不同而採用不同訴求、色碼規則的色票集 (色票不會只有一種版本,它是色彩溝通的工具) 。
  4. 整個課程最後回歸生活面,討論每個人觀察與體驗的獨特性,並藉由在色彩比例中,歸納出適合搭配校園環境的色彩設計。
  5. 教師歸納總結很重要,需要讓學生理解:顏色,不一定代表該色對所有人的感受有唯一答案。有時與場合需求、視覺佔比例、個人特質(喜好色彩)有關。
  6. 本課程重啟學生對生活中色彩的觀察力、自我認同與覺察、尊重他人與接納多元觀點;其實與新課綱之多元文化與身分認同之議題有高度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