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紙的創意想像 | 美感教育

一張紙的創意想像

課程資訊
  • 學校:臺中市立豐東國民中學
  • 教師:林秀玲
  • 課堂:視覺藝術
Read More

課程簡介

本課程以「美感智能閱讀計畫」為基礎,選用《安妮新聞》第 13 期「 JOURNEY TO THE TOWER OF BABEL  神遊巴別塔的想像城市」為教學素材,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報紙圖像中的迷宮設計,探索「一張紙」的多元空間表現形式,並以此為靈感,進行紙張空間的創作練習。紙張的運用一直是中小學教學中很重要的素材,安全、便宜、容易操作且可塑性強,相較於其他材料,更方便取得;在即將升國三的階段,希望透過此單元的設計,配合報紙的圖文設計,讓學生先行進行紙張空間的探究練習,以助九年級銜接立體卡片盒的設計。

課程目標

  1. 學生能嘗試運用不同的紙張摺疊、切割技巧、黏貼技巧,創造立體空間。
  2. 學生透過觀察、分析《安妮新聞》中「JOURNEY TO THE TOWER OF BABEL 神遊巴別塔的想像城市」圖像設計,理解「一張紙」如何呈現複雜的空間結構。嘗試,探究一張紙的可變性。
  3. 學生能過透過小組討論,優化作品設計,並展現團隊合作精神。
  4. 學生能在創作中,明確地體現前中後景的畫面構成表現。

教師課後省思

報紙圖像設計,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相較於傳統的紙張構成教學,《安妮新聞》精美的圖像設計,成功吸引學生的目光,並引發他們探索「一張紙」空間表現形式的興趣。

課程目標設定明確:
此單元設計是作為後續課程的前導課程,旨在學生進入九年級的禮物盒設計之前,對紙張的空間置變,有先備的經驗,作為期末的銜接單元,目標設定十分明確,不求學生有十分完整的創作;此設計期許學生透過閱讀報紙,拓展思考,增加對空間的想像創作,以利進行課程的串聯及想像。

跨領域學習,拓展學生視野:
本課程結合視覺藝術與生命教育,讓學生在進行藝術創作的同時,也能思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體現跨領域學習的精神。

小組合作,培養團隊精神:
小組合作模式,讓學生在討論、創作過程中,學習溝通協調、互相幫助,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未來教學規劃:
未來可嘗試結合不同期的《安妮新聞》進行課程設計,引導學生探索更多元的藝術表現形式,並培養學生的美感智能與設計思考能力。

承接計畫不是壓力:
教師承接計畫要能夠承擔壓力……或不給自己壓力!接美感計畫已有 6 年經驗,越做越得心應手便是後者原因。建議有興趣(或必須)承接計畫盡心創新課程的老師能先調整心態,才能做得開心,也才能一直做下去!再者,安妮新聞報紙的使用也沒有一定限制,因此我的設定是讓報紙作為課室的一部分,讓學生可以自然而然、沒壓力地去接觸使用,沒有強制規定。

林秀玲
臺中市立豐東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臺中市立豐東國民中學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