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培養孩子對新聞的判讀能力,並在閱讀新聞的同時兼具美感素養?「美感教育—安妮新聞」課程,結合媒體識讀與藝術鑑賞,透過多元感官體驗,讓孩子在學習新聞閱讀的同時,也能欣賞新聞版面的設計與視覺表達。
課程將從新聞的基本元素出發,帶領孩子認識標題、圖片、排版及文字敘述的關聯性,並透過案例分析與實作活動,提升他們對新聞內容的理解與批判思考能力。此外,我們將結合美感教育,引導孩子觀察新聞圖片的構圖、色彩搭配以及編排設計,讓他們在培養媒體識讀能力的同時,也能發展出對視覺美感的敏銳度。
本課程適合小學高年級以上的學生參與,透過實際操作,如製作專屬的「安妮新聞專刊」,讓孩子親手編寫與設計新聞頁面,將所學應用於創作之中。希望透過這樣的學習體驗,讓孩子們在閱讀新聞時,不僅能看見文字背後的意義,更能發現新聞版面的美感,培養出兼具理性與感性的視角。
課程目標
1.神話怪物與文學
(1)認識世界各地神話中的怪物形象及其文化意涵。
(2) 啟發學生創作屬於自己的神話角色或故事。
2.夏日清單
(1)透過觀察記錄夏日時節街頭人們的行為與變化,培養細微觀察能力。
(2)體驗夏季特色食材,動手製作一道夏日料理,感受季節變化與味覺美學。
3.植物獵人:認識校園植物
(1)觀察校園內的植物種類,認識不同植物的特性與生長環境。
(2)探討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聯,提升生態保育意識。
(3)透過繪畫、拓印或文字記錄,建立個人化的植物觀察筆記。
4.摺紙藝術的教學
(1)學習摺紙的基本技巧與不同摺法,體驗紙張變化的美感。
(2)實際摺紙在藝術中的應用。
5.台灣妖怪的魔幻世界:模擬仿作
(1)認識台灣民間傳說中的妖怪,理解其文化背景與意涵。
(2) 透過繪畫或文字呈現妖怪形象,結合地方特色,展現台灣妖怪文化的多樣性。
教師課後省思
這五節課程結合了新聞閱讀、美感教育與創意活動,讓學生能夠透過觀察、實作與表達來深化學習體驗。然而,在某些環節,學生的創造力與表達能力仍需更多引導,未來可透過更具體的提問與範例,幫助學生發展更有深度的思考與創作。此外,新聞閱讀的部分可嘗試更多互動模式,例如角色扮演新聞記者、模擬新聞報導等,讓學生能更積極地與新聞內容產生聯繫。
透過這些觀察與反思,未來課程可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批判思考、敘事能力與創意表達,使美感教育與日常生活建立更緊密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