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 在藝術的多重宇宙中探索
以「翻轉藝術、自我到世界的多重宇宙」為主題的美感智能閱讀計畫中,我們選擇從最基礎也最重要的「藝術感受力」出發。
- 走進草間彌生的奇幻世界
我們帶領學生走進了草間彌生在台灣的展覽。這位享譽國際的藝術家不僅創造了標誌性的波點世界,更以豐富的多媒材創作向我們展示了藝術的無限可能。在展場中,我們鼓勵學生打開全部的感官:不只用眼睛觀看,更要用心靈感受,用身體體驗,讓藝術的能量真實地流動在每個人的心中。
- 拼貼藝術:情感表達的新語言
在認識了詹雨樹的拼貼作品後,我們的視野更開闊了。當我們重新審視草間彌生的拼貼創作時,彷彿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透過不同藝術家的作品比較,學生們開始理解:藝術創作不只是技巧的展現,更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方式。
- 藝術,不只存在於美術館
在這個探索過程中,我們帶著學生走訪城市街道、博物館展廳、自然環境。我們發現,藝術其實無處不在。當我們學會用五感六覺去感受時,每個轉角都可能藏著令人驚喜的藝術發現。
課程目標
- 提升視覺素養:培養學生對視覺元素的敏感度,加強其辨識、解讀與運用圖像的能力。
- 發展創造思維:鼓勵學生突破常規思考模式,運用拼貼技巧創造新的視覺關係與意義。
- 增強表達能力:透過拼貼創作,幫助學生建立個人視覺語言,有效表達自身想法與情感。
- 提升藝術鑑賞力:透過作品分析與討論,培養學生欣賞、評論藝術作品的能力。
教師課後省思
- 鼓勵實驗精神:強調拼貼藝術沒有標準答案,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同的組合方式。
- 關注過程:重視學生的創作過程與思考發展,而非僅關注最終成品。
- 差異化指導:根據學生的能力與興趣給予不同程度的引導與挑戰。
- 文化連結:鼓勵學生運用與自身文化相關的視覺元素,增強文化認同感。
- 跨領域整合:可再多結合語文、社會或科學等學科內容,發展跨領域學習活動。
可再進行的多元性質評量:
- 過程評量:觀察記錄學生在創作過程中的參與度、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創意思考表現。
- 作品評量:依據視覺效果、創意表現、技術運用與主題呈現等面向進行多元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