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我們生活在城市都會之中,生活周遭就藏匿著許多可以探究的美感要素,本單元為讓學生提高察覺生活材質的差異,首先踏查學習場域的植物質感印記,分類並歸納質感意象,進而練習質感的表述能力,接著利用踏查時蒐集的植物進行質感的質感語彙的書寫,並了解藝術同一個作品因著不同的質感差異給予人們視覺上的衝突,最後以日常隨手可得的紙張為題,追溯紙張的歷史與秘密,製作手抄紙並加入屬於自己有關的有機植物改變紙張質地,改變紙張的質地,最終成為屬於自己敘事-各種質感故事的想像。

美感預期成果

透過生活中的微觀觀察與踏查,期待學生能夠真的「看見」生活當中有趣的小角落,羅丹曾說過:「世界不缺乏美,缺乏發現。」。透過質感的單元,期望學生能夠發現在平凡看似一成不變的生活當中各種令眼睛為之一亮的地方,無論是葉子不同階段的質感樣態或是文字敘述的質感語彙,抑或是紙張製作從平滑的機械製紙到具有手感的手抄紙,其中反覆討論的是同一材料於不同階段的各種質感體驗與觀察,最後從自身製作具有手感溫度的手抄紙中製作自己的筆記本,書寫自己的故事,希望能透過這單元讓學生在未來的選擇上,能夠多點質感思考與考量。

 

教師課後省思

  1. 這學期因為新冠肺炎的防疫措施,取消戶外教育部分,改由教師帶入班級施行手抄紙製作。
  2. 在【質感踏查】與【質感轉換】當中,帶學生觀察校園,學生反應良好且很喜歡,穿梭在校園當中,除了認識校園不常觀察到的角落外,孩子也能藉由速寫記當下的質感,藉著速寫葉子因為時間而改變的狀態,讓學生意識到質感轉變的可能性,而單元中另一個觀察是【質感解碼】的這堂課,學生透過手機顯微鏡觀察各種紙張的纖維,並記錄下來,相當符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外接鏡頭的運用,反應熱絡,現在很多學生會帶手機到校,施行課程上相當方便。
  3. 而當中【關於葉子】與【質感手抄紙】當中遇到一些狀況,因為本校是美術課單堂排課方式,在製作石膏或是手抄紙上必須抓緊時間,尤其手抄紙製作需要兩堂課以上才有可能完成,所以有擴展一堂課專門在製作手抄紙,故未來施行到本單元時候,可以考慮調課連堂抑或是再將手抄紙步驟精簡SOP讓學生更能有效率不凌亂的完成,在此本學期學校美術教室增設部分設備與建洗手台狀況,所以在課程流暢度上還不錯,所以在製作時沒有太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