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美術/羅郁惠教師
這是以認知為主的課程設計。學生具備初階的攝影知識。在傳播與溝通的範疇當中,不僅文字,圖片畫面說故事的能力也是很強大的。我以第四期PHOTOGRAPHY-你看見了什麼?做為「安妮新聞」的初體驗。相較於當前各式新的數位媒體,平面攝影對學生刺激的強度也許口味清淡了些,但以這六張攝影作品作為引子,師者透過有層次的提問,讓學生從看似平凡的相片中探索出一連串的不平凡。 讓學生認識有關「紀實攝影」,同時思考攝影的可能性與影響力。透過報紙中所提供的訊息延伸閱讀,關於人權教育、環境教育…等人類的議題為成為世界公民而準備。
—
●數學/謝宜庭教師
讓同學在課堂的當下理解天文科技、數的抽象概念、圓周運動等,盡量用口語、生活議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使其能沉浸在具有數學量化的世界裡面,藉此瞭解”數”對生活的應用之重要;在過程中也大量採用資訊融入教育(衛星議題),希望培養同學對科技的”善用”,並在課堂上反思方便的科技可能帶來的問題,提升未來的科技素養。
課程目標
●美術/羅郁惠教師
- 學生能學會分析作品的方法並表達與溝通多元觀點。
- 了解透過攝影媒材的藝術實踐,以藝術與社會、生活議題等,展現對人文與環境議題的關懷及省思。
- 學生學會「觀看的方式」以及「發現議題」的延伸學習。
—
●數學/謝宜庭教師
- 圓周運動
- 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 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 對數(log)的應用
- 對”數”的敏感度
- 對資訊的理解能力
- 對資訊的蒐集能力
- 對資訊的判斷能力
- 能善用科技
教師課後省思
●美術/羅郁惠教師
我對「安妮新聞」的期待是,她對學生知識學習橫向的探索與縱向的延伸,進而誘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對老師是議題式跨域的激盪。
—
●數學/謝宜庭教師
這次教學的設計最大問題在於如何將數學融入安妮日報,其實相當困難提如下:
- 高中數學內容深度較艱深且專業,無法輕易(表面上)與日常做結合。
- 要找到適當單元與安妮日報融入,且能為目前學生上課之進度為佳。
- 要能融入生活之數學必定得跟其它知識再做融合,範圍易太大太廣。
- 承上3之問題,單獨一節課要完成更是困難。
綜合上述問題我做一個突破性的思考,如果今天變成用安妮日報來融入數學的順序,那所需要的數學相對就簡單多了,但必須要犧牲,就是大大減少數學過於專業艱深的部分,也就是簡化數學的部分,而盡量融入日常生活,所以我加入了其他日常的知識。簡單條列我做了那些改變而使之成立。
- 放下堅持,用學生角度思考這問題所需要的知識,而不是為了課程進度。
- 不要貪心,一個知識點要被學習需要很長的時間培養,不能一次灌輸太多。
- 跨域整合,如果只用數學單一科真的太困難了,問題通常需要各種知識相輔
學生對於生活相關的議題相對興趣提升許多,教學上學生的上課意願明顯提升,教學過程因為學生已經有一定程度且內容所需數學難度不高,所以流暢,但這也是最大問題之一,如何把更多數學內容融入生活議題。也期許未來能有更多經驗製作更多精緻的課程,但相對每次就必須做紀錄、檢討。
學生學習心得與成果
- 部分同學對於能理解衛星運作感到開心。
- 部分同學對於本議題較無興趣,但因為與日常生活相關所以願意學習。
- 兩班級中有一位同學從小就對衛星感興趣,所以想私下再問更多相關問題。
- 同學對於這次上課方式相對喜歡,但希望內容可有更多不同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