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先讓學生自由瀏覽報紙,特別是第6頁到第7頁的心理測驗,透過幾個簡單的QA,讓學生了解自己屬於MBTI人格類型中的哪種類型,以及在不同語言中「朋友」的意思淵源,之後發下學習單,請學生像偵探一樣,找出「朋友」從中國古字演化來看,代表什麼意思?然後利用簡報,跟學生說明MBTI四個字母各自代表的意義,並強調「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不需要比較哪個特質才是好的,例如在旅行中,喜歡先仔細規劃行程,跟喜歡到了現場再隨心所欲的玩,都有優缺,沒有絕對的對錯。」除了認識自己的人格類型,也請學生寫出兩個好朋友的類型,讓他們更認識朋友的個性、學習彼此包容,最後花一堂課的時間,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朋友有什麼功能?自己喜歡跟什麼樣的人交朋友?以及有哪些技巧可以讓人際關係更和諧?希望透過這一系列的人際課程,讓學生能更珍惜且懂得經營朋友關係。
課程目標
- 了解自己及好友的MBTI人格類型特質,理解並包容彼此差異。
- 思考朋友的功能並懂得珍惜。
- 探索自己喜歡的朋友類型。
- 歸納維持人際關係的技巧。
教師課後省思
對國中生來說,全班一起安靜讀報似乎是很新鮮的體驗,比老師的預期還專注,而學習MBTI除了認識自己,也可以更認識別人,希望他們從中學習「原來有些人跟我契合或不契合,不是因為誰特別好或不好,僅只是因為作風或個性不一樣而已,但只要彼此願意瞭解,還是可以成為互補的好友」,期待透過這堂課,讓他們發現MBTI是一個促進彼此了解、增加人際話題以及放下彼此成見的好媒介,提升他們對人際關係的思考層次,成為一個人際相處更成熟的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