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聲⾳ | 美感教育

「悅」讀聲⾳

課程資訊
  • 學校:國立臺北教育⼤學附設實驗國⺠⼩學
  • 教師:林慧珊
  • 課堂:國語、數學、綜合
Read More

課程簡介

我們利用晨間靜讀《安妮新聞》聆聽特刊,每一次的閱讀過後,師生分享閱讀所見所得;我們也讓孩子將特刊帶回家進行親子共讀,並透過文字與口頭的表達分享其中的心得與發現。接著,我們利用正式的課堂以《安妮新聞》聆聽特刊,連結與延展了國語課的文本以及社會領域的學習內容,豐富孩子的學習歷程。

透過閱讀《安妮新聞》聆聽特刊的〈探索臺灣聲音地圖計畫〉,聽見「臺   灣」,進而連結社會領域的學習,用不同的角度閱讀與認識自己的家鄉,打開五感,好好聆聽我們生活的所在。接著,引導學生透過觀察、經驗與蒐集,發現生活中平凡事物的特別之處,並與自身的學習做連結,嘗試運用不同的紀錄形式(摹聲詞),將「聽」到的聲音、畫面記錄下來。最後,我們創作了語文學習的配對桌遊。

課程目標

  1. 透過閱讀《安妮新聞》聆聽特刊的〈探索臺灣聲音地圖計畫〉,希望學生生活在被很多聲音覆蓋的臺灣,能夠打開五感,好好聆聽,培養對生活的感知能力。
  2. 學生能透過觀察、經驗與蒐集,發現生活中平凡事物的特別之處,並與自身的學習做連結,嘗試運用不同的紀錄形式(摹聲詞),將「聽」到的聲音、畫面記錄下來。

教師課後省思

本班學⽣雖然已經接觸過《安妮新聞》,但是當拿到新的⼀份報紙時,多數學

⽣仍是習慣直接打開閱讀。因此在這次的引導,我調整閱讀的⽅式,選擇不先發下報紙,先讓全班⼀起閱讀封⾯,⼀同感受封⾯傳遞的訊息,接著再帶入主題。能讓孩⼦們經驗不同的閱讀視⾓,發現更多。

這次閱讀的內容,除了報紙上的圖⽂之外,還多了⼀些互動性:學⽣能⽤載具掃描QR code,聽⾒聲⾳,⽽這些聲⾳也時常出現在他們⽣活當中,聽到熟悉的聲⾳感到很新奇,因此學⽣的學習興趣很濃厚,很期待拿到報紙,帶回家和家⼈分享。同時,對於引導他們探索校園的聲⾳、聆聽⼤⾃然的聲⾳等也更有興趣,願意靜下⼼來,試著感受看看。

順帶⼀提,由於《安妮新聞》報紙排版的字偏⼩,因此在這次的閱讀活動,我將安妮新聞刊物的網路連結放到班級的Google classroom中,讓學⽣⽅便取⽤,選擇適合⾃⼰的閱讀⽅式。

詹羽菩、張淑惠、林孜蓰、顏志賢、林慧珊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課程發展與授課教師核心群組)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