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安妮新聞為教學素材,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報紙圖像中的迷宮設計,探索「一張紙」的多元空間表現形式,先進行紙張空間的探究練習,以助往後九年級銜接立體卡片盒的設計。
熱門閱讀
由教育部指導規劃「112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 『USR x 美感 x 媒體素養』」,邀請您保留10/20的時間,一起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聆聽,共度美好的知識饗宴。
|專題文章|林宜珍|前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 聘用編審
|專題文章|黎曉鵑|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的生師在教學現場所投入發展的創新課程。展現將感知力帶入生活,由現象與環境導向觸發,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當代公民」的素養。
標籤 關鍵字 #安妮新聞
課程設計以「主題日」為題,結合閱讀策略5W1H思考方向,設計出一個獨特的主題日。
聚焦〈探索自己的天賦〉篇章,讓學生閱讀文本並摘要口頭分享自己的重點。
藉由閱讀情緒地圖文本,引導學生如何表達,能更精準地將自己的想法傳達給他人。
以兩篇文章作為重點,讓學生繪製出自己的生命地圖,並且展望未來的地圖出口。
本課程希望藉由FUN手玩、創意想、合作學、學致用的方式, 學生在閱讀全文後進行討論與思辨,課程中老師介紹聯合國SDGs17項指標中的性平指標進行討論,藉由發表與親手描繪,激發創意,促進多元思考。
運用色彩學,讓學生將情緒與顏色進行聯想,通過創作情緒怪獸,表達自己最常感受到的負面情緒,並能夠反思對特定情緒的反應及應對方式。
能知道「安妮新聞」的特色並認識SDGs,透過閱讀了解相關議題,並能將內容做重點摘要整理。最後將環保意識融入行動,設計出愛地球小書。
透過閱讀情緒圖鑑,認識基與複雜情緒,並建立情緒舒緩工具箱,嘗試自我調節情緒。
透過課程的設計、藝術家的鑑賞、個人特色等生活經驗,循序漸進讓孩子將可運用的知識概念,建立學生的美感經驗,從中培養美感素養。
引導學生使用替代品和環保習慣,鼓勵使用重複性的物品,結合家長、學校、社區活動落實於生活中,並在遊戲中學習激發創意。
過去已發行17期的《安妮新聞》,本次為特刊形式出版,規格增為16頁,並以「聆聽」作為主題。「好好聆聽」要用的不只是耳朵,本期「聆聽特刊」不分年齡,歡迎你和孩子們一起翻閱,細細地、專注地感受自己和這個世界。
《冬季特刊》以「節慶」為題,希望透過不同題目的指引,帶領讀者一起探索節慶的文化與豐富內涵。
《夏季特刊》以「探險(exploration)」為題,希望透過不同題目的指引,帶動讀者對各種新事物的好奇。
本工作書將從報紙參與教育和美感教育,以及報紙本身的內容設計等各層面詳細介紹《安妮新聞》與美感智能閱讀。
本工作書將從報紙參與教育和美感教育,以及報紙本身的內容設計等各層面詳細介紹《安妮新聞》與美感智能閱讀。
本工作書將從報紙參與教育和美感教育,以及報紙本身的內容設計等各層面詳細介紹《安妮新聞》與美感智能閱讀。
本指南將從報紙參與教育和美感教育,以及報紙本身的內容設計等各層面詳細介紹《安妮新聞》與美感智能閱讀。
「美感智能閱讀計畫」——《安妮新聞》希望以此與眾不同的報紙,「閱讀」可以是件很有趣的事。
2024/06/13 ➤來自花蓮市慈濟大學附屬中學小學部的謝瑞君老師,以《安妮新聞》作為載體,帶領六年級的學生們從美感與跨領域角度來閱讀性別平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