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熱門閱讀
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的生師在教學現場所投入發展的創新課程。展現將感知力帶入生活,由現象與環境導向觸發,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當代公民」的素養。
由教育部指導規劃「112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 『USR x 美感 x 媒體素養』」,邀請您保留10/20的時間,一起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聆聽,共度美好的知識饗宴。
|專題文章|黎曉鵑|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專題文章|林宜珍|前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 聘用編審

標籤 關鍵字 #安妮新聞

城市小英雄旅程,你今天「碳」棄了嗎 !
【第一大堂~深度閱讀&探究思考】1.深度閱讀《安妮新聞》Vol.07地球護衛隊2.問題意識提出:「黃金圈理論」練習3.故事創造:「科幻式創新」【第二大堂~設計思考&反思實踐】1.各國低碳標籤認識:與統一超商合作,進行產品碳足跡資訊調查。2.低碳願景圖像設計:海報&報導&一頁式廣告&簡報等製作。3.減碳議題測驗:與台師大環境研究所合作前測&中測&後測。4.未來敘事工場:未來視野-未來預測-創作任務,學生作品《改變世界從廢做起》
我們吃什麼?
        安妮新聞報是一份很特別的美感報紙,報紙的內容不只傳達美感設計,第七期的主題「地球護衛隊」帶領孩子從各種不同面向討論「垃圾」對於環境與人的影響,有些找到了再創新生的方法,有些正在找尋再利用的方法,有些則間接造就了新的變革。資源回收的過程,就宛如幫助已經被宣告無用的東西重獲新生,讓它們可以不斷被循環利用。也藉此課程設計規劃中,指導孩子認識與理解現在的生活中,若我們不改變生產食物和利用土地的方式,就不可能改善氣候危機。
生活中的聽覺饗宴-韋瓦第-四季/生態音樂人吳金黛
藉藝術活動之參與,融入生命教育的價值思辨與終極關懷主題,以提升生活美感與生命價值。以藝術實踐解決問題或探索藝術活動中的社會議題,亦可融入哲學思考之主題。藝術實踐融入人學探索和靈性修養主題,也能成為理解他人感受,培養團隊合作與溝通協調能力的時機。融入價值思辨的主題,則能在關懷在地及全球藝術時,理解與包容文化多元與差異。活動流程:介紹韋瓦第四季小提琴協奏曲→蘇打綠專輯韋瓦第計畫→安妮新聞報導p.11 Nature Sounds她用耳朵捕捉萬物具存的聲響生態音樂人吳金黛→生命教育議題:關懷大自然萬物,將會怎麼做?
我心目中的守護神獸
學生在這學期校內共同閱讀指定讀本《修煉》(陳郁如著,民108年) 一書,除了參考《山海經》、《拾遺記》等古籍,亦將歷史、陰陽五行、運氣練功、因果善報等中華文化元素融入一系列奇幻故事當中,引發學生熱烈討論並願意借閱其一系列書籍,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因此以此為契機,請學生找到對自己而言重要的價值觀,並為其設計守護神獸書籤,加入創造力與美感,守護神獸書籤之成果與同學們互相分享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