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熱門閱讀
|專題文章|林宜珍|前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 聘用編審
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的生師在教學現場所投入發展的創新課程。展現將感知力帶入生活,由現象與環境導向觸發,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當代公民」的素養。
|專題文章|黎曉鵑|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由教育部指導規劃「112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 『USR x 美感 x 媒體素養』」,邀請您保留10/20的時間,一起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聆聽,共度美好的知識饗宴。

標籤 關鍵字 #安妮新聞

擁報新世界
1. 介紹封面,請同學念出封面故事,再詢問封面主題,帶出「朋友」這個主題。2. 請同學說出封面給你的感覺,介紹「美感」。3. 請同學閱讀p.2全版及p.3的「關係調查01、02」,了解小炭、小伊、小禰、小富四個人之間的關係。4. 請同學完成學習單,回想自己在與同學相處上的狀況及如何處理?5. 請同學了解「安妮新聞」的緣起及目標。6. 請同學完成p.06~p.07,了解自己的個性。7. 請同學閱讀p.09,並介紹「三月的獅子」。
拜託了!新生 – 聆聽·新聲音
本課程希望藉由「安妮新聞之聆聽特刊」中,透過藝術家吳燦政老師所記錄的上萬筆聲音檔案,感受臺灣每個地方的聲音結構,用耳朵發掘其中區域、範圍、濕度等環境元素。接著,瀏覽「拜託了!新生」padlet內容,讓學生思考若有機會再當一次國中七年級,你會想跟當時的自己說些什麼?
畫話情緒
第一節課 閱覽安妮新聞,讓學生翻閱內容,略讀相關資訊。
第二節課 針對封面及圖卡內容做提問,並且瞭解從略讀報紙,探討平常學校沒有特別提到的課題,也從中發現學生多元的觀察能力及態度。
第三節課 請學生將前述的內容,以及搭配畢業在即的複雜情緒,用自己的話語加上創作,完成學習單。
我的讀報計畫
  即將畢業的國九學生,近年來因為手機通訊軟體的便利,鮮少翻閱報紙與閱讀紙類報章雜誌,因此透過課程設計,使學生有機會能近距離閱讀文章,體驗觸摸紙張感受閱讀樂趣。並透過課程中閱讀,挖掘出文字的敏感度與精緻度,進而影響學生對於文字的美感,結合生活感官與經驗,讓學生多重體會這份報紙的力量。  課程透過實作、個人報告與小組討論、報告,探究圖文與解析,更加上學生論點講述,營造學生共學情境同時,更透過閱讀及口說,讓學生化身為小小記者,報導自己所見所學,以及聆聽同儕見解,發現不同視野,更結合國八公民課程中的媒體識讀,將所學應用於課堂及生活中,期望未來學生也能實踐於日常生活中。
《安妮》解碼──打造我的專屬城市
  「美感智能閱讀」指的就是在閱讀的同時亦能感受到「美」的存在,而《安妮新聞》是一份以此為出發點所設計成的報紙。本次的課程活動將融入美感智能閱讀計畫宗旨,讓學生從閱讀《安妮新聞》第13期作為出發點,從本期版面的編排、文字的敘述內容等,引導學生從閱讀中觀察本期內容的色彩編排及版面設計。再者,讓學生從閱讀《安妮新聞》13期的各版面的標題及內容,擷取訊息,並帶入自己的思考,藉由問題探索的方式,讓學生敘述問題的答案以及思考面向,希望讓學生連結自身經驗,思考自己生活周遭的人事物,表達個人的所見所感。
城市散策—物導向的城市觀察
以城市美學的主題式課程,從「構成」的美感構面中,引導學生學習排版與視覺傳達的設計能力,最終產出「城市散策」網站,以網頁設計進行城市空間的踏查與設計思考。透過課程活動引導學生做中學,從日常生活、平面設計與空間中的城市規劃等三個向度,探索認識、並應用構成的美感思維,培養學生對城市美學的敏感度與實踐能力。
國文課的自我探索:甲骨文書法小書籤——我想成為的「朋友」。
本課程在課程設計上以「國文課的自我探索」為教學主軸。
在教學工具方面,使用了自編講義教材、手機或平板(ipad)、安妮報紙、書法與美術用具(毛筆、墨汁、墊布、水彩、調色盤、水杯)等。
在教學設計方面,首先,帶領學生從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論語選〉中,感受其中談論的交友之道與人我關係;其次,帶領學生閱讀安妮報紙第8期「朋友」,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與省思「朋友」在生命中的意義,在一邊閱讀時,一邊完成本學習單上關於此報紙內容的相關問題。接著,請學生綜合以上學習內容,加上個人生命經驗與體悟,反思自己想成為他人生命中擁有哪項(哪些)特質的好朋友,並說明原因,最後,將這項(這些)的甲骨文形體找出來,創作屬於自己的甲骨文書法小書籤,讓學生藉由這張人我關係的小書籤,再次的更加認識獨特的自己。
垃圾減少行動,地球長壽永久
以日常生活中的能源引發學生意識到資源、能源永續的重要性。師生共讀安妮新聞第七期,以安妮新聞為主軸,結合三年級下學期翰林健體課本第四單元「垃圾變少了」,並融入SDGs12: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以及能源教育、環境教育的議題。透過安妮新聞生動有趣的師生遊戲互動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中認識地球能源的有限、資源分類的重要性,並期望學生能將行動實踐在生活中。
我的未來不是夢
「閱讀」是所有學習的基礎,閱讀有助於理解外在世界,能夠有效的擷取知識訊息,轉化成自身的知識,並運用於日常生活中。而「讀報教育」是在學校或家庭,以報紙做為教材的學習活動,因此,我們利用負擔較輕的報紙,來鼓勵學生們體驗「閱讀」,讓學生們體會閱讀也可以是一件有趣的活動。
此次的課程使用第十五期——《夢想》中的小主題〈內外並行——探索自己的天賦〉以及〈實際在夢想這條路上——職場工作人的心聲〉。首先請學生閱讀〈內外並行——探索自己的天賦〉,並分組完成讀報九宮格學習單,希望藉由學習單讓學生思考、探索自己的興趣。
接著請學生訪問自己的親戚朋友,從中選擇一項自己有興趣的職業,並深入了解此項工作的甘苦經驗,以完成「職場工作人的心聲」學習單。最後,請同學上台介紹自己所選擇的職業,讓其他同學對此項職業有更深入的了解。
十里相會我的家
「閱讀」是所有學習的基礎,閱讀有助於理解外在世界,能夠有效的擷取知識訊息,轉化成自身的知識,並運用於日常生活中。而「讀報教育」是在學校或家庭,以報紙做為教材的學習活動,因此,我們利用負擔較輕的報紙,來鼓勵學生們體驗「閱讀」,讓學生們慢慢體會閱讀也可以是一件有趣的活動。
此次的課程使用第十三期中的小主題「當人人手上都有Google Maps,我們為何還需要紙本地圖」。首先,讓學生利用平板使用Google maps來搜尋自己的住家附近環境,同時也請學生規劃路線,從住家到學校的途中會出現哪些景色,並將路線繪製成「十里相會我的家」。
永遠的寶貝
先發下安妮新聞報讓學生不帶任何目的閱讀,享受閱讀美麗的刊物。在閱讀完安妮新聞報夏日特刊後,我與學生一起討論夏日清單,在說明完如何透過五感來場夏日療癒之旅後,我挑選了「畫一畫」當中的「小毯毯」進行延伸教學,希望學生能對身邊習以為常的事物能有進一步的觀察與思考,並懂得感恩與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