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熱門閱讀
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的生師在教學現場所投入發展的創新課程。展現將感知力帶入生活,由現象與環境導向觸發,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當代公民」的素養。
|專題文章|林宜珍|前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 聘用編審
由教育部指導規劃「112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 『USR x 美感 x 媒體素養』」,邀請您保留10/20的時間,一起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聆聽,共度美好的知識饗宴。
|專題文章|黎曉鵑|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標籤 關鍵字 #安妮新聞

畫話我的妖怪故事
因為國語課本(康軒五下)最後一單元在介紹神話,有希臘、中國、馬雅文化,第五課也介紹了陳郁如小姐所寫的修煉一書,與很多神話故事有相關聯,安妮新聞剛好也在介紹中國古代級台灣本土神話,因此有了將兩者作結合的想法。加上妖怪神話對小孩來說是他們會有興趣的主題,因此決定從閱讀報紙開始,認識相關妖怪神話,並讓學生模仿級創作屬於自己的原創妖怪。結合語文領域,從妖怪的命名到幫妖怪設計故事傳說,讓語文與藝術跨領域結合,讓學生展開天馬行空的想像。
「Clothes」英文單字教學補充活動
       教授課程對象為技術型高中綜合職能科(輕度智能障礙類學生)一年級14人,學生已於第一學期閱讀過安妮新聞,對於安妮新聞接受度和喜愛度高,故搭配英語文規劃「Clothes」單字教學活動結束後,搭配本期刊物,補充衣櫥小歷史及當日穿搭內容,除閱讀文章外,並補充文章內所出現英文單字,並利用平板完成線上學習單填寫。       再利用第6、7頁Paper Dolls素材,讓同學利用現有物件自行為小逗點設計一套自己覺得最好看的服裝,觀察學生創意表現及精細動作操作能力。
聽見文字在唱歌
  於課堂上發下整份《安妮新聞》,讓孩子們觀察「頭版」內容,透過發表和討論,推測整份報紙的主題內容;利用5分鐘的時間,讓孩子們翻閱並瀏覽報紙內的文章,最後共同討論並揭示,安妮新聞主題─聆聽。  透過「音樂」的聆聽及教師的提示,找出報紙中與其音樂最貼切之文章,師生共同討論,找出音樂中的線索,最後揭示答案─請多使用你的耳朵。  詳讀《請多使用你的耳朵─那些無論如何也想說服你聽的古典音樂》,找出文章中所提到的三位音樂家、音樂風格(關鍵字);接著聆聽三首之曲目,讓他們推測各首曲子的作曲家;藉此了解聆聽的重要,及文字、感受與音樂三者,其實有著密切的關係。經由聆聽「音樂」產生感受,進而訴諸於文字,藉此訓練孩子能簡單形容音樂的風格。
情緒知多少
藉由多元的圖片引發學生對於自身內在情緒的探索與投射,以生活例子為探討的素材,了解情緒管理的重要性。教導學生辨識自我情緒、評估情況、控制衝動、壓力管理。
綜合活動課:閱讀與創作
與孩子們介紹第十二期安妮新聞之大概內容與亮點之處並複習閱讀策略。第一部份:說明工具除了能解決生活上的煩惱,也可以成為你開啟無限想像的一把鑰匙,只要你我們願意,發明與想像不再侷限!第二部分: 現代生活充滿各種便利的工具,讓許多人認為若想在野外過上舒適生活,必須要備齊裝備;然而,在野外生存需要的工具其實非常少
永續家鄉-金瓜石
課程活動運用和欣賞安妮報紙的文章主題,讓學生以虛擬構想轉化為現實來打造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城市—以金瓜石為範例。我們從觀察當地的四季氣候—春夏秋冬開始,進行繪畫和文字創作,最後製作出有聲明信片。隨後,學生為金瓜石地區設計一個名為「山中野宿」的露營區和纜車計劃,期許能吸引更多遊客前來觀光,並為當地帶來生機與就業機會。
全球議題
竹光國中九年級全學年的校訂課程-全球議題,【環境與社會的永續】是這門課程的最後一個主題,分成三個單元共七堂課。課程內容第一~二堂課會以【中途島的信天翁】的HiTeach進行數位學習,引導學生從一個國中生的營養午餐吃到塑膠時的反應,連結到中途島信天翁肚子裡的塑膠殘留物;第三~四堂課導入The Anne Times Vol.7 地球護衛隊,透過這期報紙的內容搭配自主學習的四學模式(學生自學、組內共學、組間互學、教師導學),以報紙文本的閱讀理解看見日常生活中的環境問題,並且提出自己能做到的行動;第五~七堂課為【永續海洋數位藝廊】,以Google Classroom派發AIGC的數位學習任務(Canva、Adobe Firefly、SUNO),作品完成後進行賞析與評鑑。
腦筋急轉彎
本課程資料來源為《安妮新聞-腦筋急轉彎》,透過《基本情緒圖鑑》、《情緒探索地圖》、《看圖說情緒》和《情緒與色彩》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情緒多樣性、情緒表達、調節與影響。學生將學習如何辨識基本與複雜情緒,探索情緒對個人行為的影響,並透過情緒表達與分享,增進自我認知與情緒調節能力,因此課程活動包括「情緒辨識」、「表達情緒」以及「看圖說情緒」等。
報紙封面設計討論及摘要練習
學生在上學期已大致翻閱過此份報紙,因此這次把重點放在安妮新聞的獨特封面設計及練習為報紙文章做摘要的能力。此課程總共兩堂課,第一堂課先讓學生以組為單位討論關於安妮新聞第七期封面設計相關問題,讓學生腦力激盪,一起思索創作者背後的用心,並讓各組上台報告他們的發現。第二堂課則是先讓學生閱讀第五頁的「改變世界,從小開始」這篇文章,旨在拓展孩子們的眼界,讓他們知道只要有心,環保可以隨時開始。接著講解摘要的技巧,讓學生從這五個小故事中挑出兩個最有共鳴的故事做摘要練習。
小小夢想家:遊藝書
       透過安妮新聞報的夢想公寓,與語文課程單元—擁夢飛翔,觸發孩子對夢想與未來的期待;畢業在即,除了不捨的情緒,學生們間的言談也多了點對未來的擔憂,不知道上了國中會怎麼樣?不知道還沒找到夢想怎麼辦?不知道能不能實現夢想耶……       此次,我們結合學生畢業美展作品與畢業系列活動,進行思辨討論與分享,並透過累積的藝術與人文作品進行展出。展出作品中有大量的環境議題概念、從未來會面對的問題發想,找到解決之道,再藉由可回收物品將所思所想構建出來,此外,透過學習單的引導,引領學生認識目前的職業、想了解的職業與逐步搭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過程中更重視的是孩子如何規畫與實踐,為自己鋪設走向夢想之路。
夢想公寓
首先簡介《安妮新聞》的命名緣由:《清秀佳人》中,那位充滿奇思妙想又勇氣十足的紅髮安妮,在少年成長小說中,每個人都有能量成就自己。並加以推廣「閱讀」可以是件很有趣的事。在《安妮新聞》當中,可以獲得的不只是世界的資訊,也能透過美感教育中強調的構面概念:色彩、比例、質感和構成,提升讀報探索的學習面向,讓教育的過程裡,充滿各種可能性與想像力,取代只是知識的填塞與汲取。
聆聽特刊之聲景校園明信片
配合108課綱藝術領域開設必修美術一周兩節課、以及基本設計一週三堂課讓普通型高中學生選修之加深加廣課程,將基礎美感課程與基本設計原理概念進行設計思考連結.基本設計課程目標乃提供學生學習基本設計元素點、線、面、立體等構成進行美的形式原理、平面構成原理之設計方法與創意的啟發進行創作,將生活中的觀察透過有系統的設計概念進行實質創作過設計觀點創作出的文創商品、進而發現設計的美、及提昇造型表達能力.課程計畫分成三大主軸:藝術、語言、社會主軸。
再生能源,能援!
本次課程發想由安妮新聞的能源主題延伸,配合國高年級能源教育,做一系列與社會、美術、資訊科目進行跨域主題式課程發展,從三大主題、三大面向去研發整體課程,環環相扣、相輔相成。
World help!!
帶領學生進行圖文的閱讀,選擇第四頁的主題「改變世界,從小做起」,再結合國語課文的第三單元-海洋這麼說從關注海洋,體悟人為大自然息息相關,並能以行動來保育大自然,進行極端氣候的主題的深究,再搭配品學堂數位閱讀,讓學生進行多文本的閱讀,並利用事理事說明文歸納出文章的重點,接著跟自己生活的連結,討論並找出「為地球做一件美好的事」,體驗並實踐「如何讓地球更加美好」。
微生物世界
       安妮新聞第六期和微生物的議題有相關。本期報紙內容包含細菌最愛的十大勝地、各個常見微生物的介紹、顯微鏡以下的微生物世界、與微生物有關的藝術創作、書籍介紹…等主題內容。       藉由讓學生閱覽安妮新聞第六期,完成教師出的填空題的學習單,確定每位學生對於各篇都有基本認識,請每位學生說出本期印象深刻之處。       接下來請學生各自選擇有興趣的微生物,翻閱報紙或上網查詢相關資料,並結合六頂思考帽創思技法,在學習單上呈現完整內容。除了安妮新聞報紙外,教師結合原先資優班所上課程,新冠病毒的探討介紹、工作細胞影片賞析…等課程活動,讓學生對於此議題有更多的認識了解。
讀報金頭腦-安妮報紙
繼上學期使用過安妮報紙的經驗,學生很喜歡安妮報紙充滿美感,又發人深省的設計。也因為上學期介紹過安妮報紙與其他報紙的不同之處,也介紹過一份報紙的基本元素及產生流程,本學期就逕將主軸放在「閱讀」上。本學期我選擇的是「夢想」的主題,因為教學對象是九年級即將會考的學生,所以希望他們可以在備考之餘,也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也因為是九年級的學生,教學進度十分緊湊,故選擇第八節課的時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