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安妮新聞報的夢想公寓,與語文課程單元—擁夢飛翔,觸發孩子對夢想與未來的期待;畢業在即,除了不捨的情緒,學生們間的言談也多了點對未來的擔憂,不知道上了國中會怎麼樣?不知道還沒找到夢想怎麼辦?不知道能不能實現夢想耶…… 此次,我們結合學生畢業美展作品與畢業系列活動,進行思辨討論與分享,並透過累積的藝術與人文作品進行展出。展出作品中有大量的環境議題概念、從未來會面對的問題發想,找到解決之道,再藉由可回收物品將所思所想構建出來,此外,透過學習單的引導,引領學生認識目前的職業、想了解的職業與逐步搭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過程中更重視的是孩子如何規畫與實踐,為自己鋪設走向夢想之路。
熱門閱讀
由教育部指導規劃「112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 『USR x 美感 x 媒體素養』」,邀請您保留10/20的時間,一起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聆聽,共度美好的知識饗宴。
|專題文章|黎曉鵑|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專題文章|林宜珍|前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 聘用編審
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的生師在教學現場所投入發展的創新課程。展現將感知力帶入生活,由現象與環境導向觸發,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當代公民」的素養。
標籤 關鍵字 #安妮新聞
首先簡介《安妮新聞》的命名緣由:《清秀佳人》中,那位充滿奇思妙想又勇氣十足的紅髮安妮,在少年成長小說中,每個人都有能量成就自己。並加以推廣「閱讀」可以是件很有趣的事。在《安妮新聞》當中,可以獲得的不只是世界的資訊,也能透過美感教育中強調的構面概念:色彩、比例、質感和構成,提升讀報探索的學習面向,讓教育的過程裡,充滿各種可能性與想像力,取代只是知識的填塞與汲取。
配合108課綱藝術領域開設必修美術一周兩節課、以及基本設計一週三堂課讓普通型高中學生選修之加深加廣課程,將基礎美感課程與基本設計原理概念進行設計思考連結.基本設計課程目標乃提供學生學習基本設計元素點、線、面、立體等構成進行美的形式原理、平面構成原理之設計方法與創意的啟發進行創作,將生活中的觀察透過有系統的設計概念進行實質創作過設計觀點創作出的文創商品、進而發現設計的美、及提昇造型表達能力.課程計畫分成三大主軸:藝術、語言、社會主軸。
本次課程發想由安妮新聞的能源主題延伸,配合國高年級能源教育,做一系列與社會、美術、資訊科目進行跨域主題式課程發展,從三大主題、三大面向去研發整體課程,環環相扣、相輔相成。
帶領學生進行圖文的閱讀,選擇第四頁的主題「改變世界,從小做起」,再結合國語課文的第三單元-海洋這麼說從關注海洋,體悟人為大自然息息相關,並能以行動來保育大自然,進行極端氣候的主題的深究,再搭配品學堂數位閱讀,讓學生進行多文本的閱讀,並利用事理事說明文歸納出文章的重點,接著跟自己生活的連結,討論並找出「為地球做一件美好的事」,體驗並實踐「如何讓地球更加美好」。
透過本堂課,引導學生回想獨處或和朋友互動時喜歡的環境,透過閱讀擴展對椅子設計的想像,設計出校園中,一張舒適且安全的坐椅。
藉由閱讀安妮新聞-夢想版文章,以及桌遊:Hello Me 今天?了沒,帶著學生思考畢業進路以及未來夢想。
安妮新聞第六期和微生物的議題有相關。本期報紙內容包含細菌最愛的十大勝地、各個常見微生物的介紹、顯微鏡以下的微生物世界、與微生物有關的藝術創作、書籍介紹…等主題內容。 藉由讓學生閱覽安妮新聞第六期,完成教師出的填空題的學習單,確定每位學生對於各篇都有基本認識,請每位學生說出本期印象深刻之處。 接下來請學生各自選擇有興趣的微生物,翻閱報紙或上網查詢相關資料,並結合六頂思考帽創思技法,在學習單上呈現完整內容。除了安妮新聞報紙外,教師結合原先資優班所上課程,新冠病毒的探討介紹、工作細胞影片賞析…等課程活動,讓學生對於此議題有更多的認識了解。
繼上學期使用過安妮報紙的經驗,學生很喜歡安妮報紙充滿美感,又發人深省的設計。也因為上學期介紹過安妮報紙與其他報紙的不同之處,也介紹過一份報紙的基本元素及產生流程,本學期就逕將主軸放在「閱讀」上。本學期我選擇的是「夢想」的主題,因為教學對象是九年級即將會考的學生,所以希望他們可以在備考之餘,也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也因為是九年級的學生,教學進度十分緊湊,故選擇第八節課的時間操作。
1. 介紹封面,請同學念出封面故事,再詢問封面主題,帶出「朋友」這個主題。2. 請同學說出封面給你的感覺,介紹「美感」。3. 請同學閱讀p.2全版及p.3的「關係調查01、02」,了解小炭、小伊、小禰、小富四個人之間的關係。4. 請同學完成學習單,回想自己在與同學相處上的狀況及如何處理?5. 請同學了解「安妮新聞」的緣起及目標。6. 請同學完成p.06~p.07,了解自己的個性。7. 請同學閱讀p.09,並介紹「三月的獅子」。
本課程希望藉由「安妮新聞之聆聽特刊」中,透過藝術家吳燦政老師所記錄的上萬筆聲音檔案,感受臺灣每個地方的聲音結構,用耳朵發掘其中區域、範圍、濕度等環境元素。接著,瀏覽「拜託了!新生」padlet內容,讓學生思考若有機會再當一次國中七年級,你會想跟當時的自己說些什麼?
配合學校招生,邀請鄰近小學六年級應屆畢業生,利用連續八周星期三下午,到國中體驗未來國中課程。國文科配給節數為兩節課,設計體驗課程。以安妮新聞vol.8 當中友誼為主題,結合桌遊故事骰,引導小六學生創作一則以友誼為主題的故事。
第一節課 閱覽安妮新聞,讓學生翻閱內容,略讀相關資訊。
第二節課 針對封面及圖卡內容做提問,並且瞭解從略讀報紙,探討平常學校沒有特別提到的課題,也從中發現學生多元的觀察能力及態度。
第三節課 請學生將前述的內容,以及搭配畢業在即的複雜情緒,用自己的話語加上創作,完成學習單。
第二節課 針對封面及圖卡內容做提問,並且瞭解從略讀報紙,探討平常學校沒有特別提到的課題,也從中發現學生多元的觀察能力及態度。
第三節課 請學生將前述的內容,以及搭配畢業在即的複雜情緒,用自己的話語加上創作,完成學習單。
藉由這次的美感報紙,結合五年級國語夢想和綜合課的生涯規劃,讓學生可以藉此延伸所學
即將畢業的國九學生,近年來因為手機通訊軟體的便利,鮮少翻閱報紙與閱讀紙類報章雜誌,因此透過課程設計,使學生有機會能近距離閱讀文章,體驗觸摸紙張感受閱讀樂趣。並透過課程中閱讀,挖掘出文字的敏感度與精緻度,進而影響學生對於文字的美感,結合生活感官與經驗,讓學生多重體會這份報紙的力量。 課程透過實作、個人報告與小組討論、報告,探究圖文與解析,更加上學生論點講述,營造學生共學情境同時,更透過閱讀及口說,讓學生化身為小小記者,報導自己所見所學,以及聆聽同儕見解,發現不同視野,更結合國八公民課程中的媒體識讀,將所學應用於課堂及生活中,期望未來學生也能實踐於日常生活中。
「美感智能閱讀」指的就是在閱讀的同時亦能感受到「美」的存在,而《安妮新聞》是一份以此為出發點所設計成的報紙。本次的課程活動將融入美感智能閱讀計畫宗旨,讓學生從閱讀《安妮新聞》第13期作為出發點,從本期版面的編排、文字的敘述內容等,引導學生從閱讀中觀察本期內容的色彩編排及版面設計。再者,讓學生從閱讀《安妮新聞》13期的各版面的標題及內容,擷取訊息,並帶入自己的思考,藉由問題探索的方式,讓學生敘述問題的答案以及思考面向,希望讓學生連結自身經驗,思考自己生活周遭的人事物,表達個人的所見所感。
以城市美學的主題式課程,從「構成」的美感構面中,引導學生學習排版與視覺傳達的設計能力,最終產出「城市散策」網站,以網頁設計進行城市空間的踏查與設計思考。透過課程活動引導學生做中學,從日常生活、平面設計與空間中的城市規劃等三個向度,探索認識、並應用構成的美感思維,培養學生對城市美學的敏感度與實踐能力。
本課程在課程設計上以「國文課的自我探索」為教學主軸。
在教學工具方面,使用了自編講義教材、手機或平板(ipad)、安妮報紙、書法與美術用具(毛筆、墨汁、墊布、水彩、調色盤、水杯)等。
在教學設計方面,首先,帶領學生從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論語選〉中,感受其中談論的交友之道與人我關係;其次,帶領學生閱讀安妮報紙第8期「朋友」,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與省思「朋友」在生命中的意義,在一邊閱讀時,一邊完成本學習單上關於此報紙內容的相關問題。接著,請學生綜合以上學習內容,加上個人生命經驗與體悟,反思自己想成為他人生命中擁有哪項(哪些)特質的好朋友,並說明原因,最後,將這項(這些)的甲骨文形體找出來,創作屬於自己的甲骨文書法小書籤,讓學生藉由這張人我關係的小書籤,再次的更加認識獨特的自己。
在教學工具方面,使用了自編講義教材、手機或平板(ipad)、安妮報紙、書法與美術用具(毛筆、墨汁、墊布、水彩、調色盤、水杯)等。
在教學設計方面,首先,帶領學生從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論語選〉中,感受其中談論的交友之道與人我關係;其次,帶領學生閱讀安妮報紙第8期「朋友」,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與省思「朋友」在生命中的意義,在一邊閱讀時,一邊完成本學習單上關於此報紙內容的相關問題。接著,請學生綜合以上學習內容,加上個人生命經驗與體悟,反思自己想成為他人生命中擁有哪項(哪些)特質的好朋友,並說明原因,最後,將這項(這些)的甲骨文形體找出來,創作屬於自己的甲骨文書法小書籤,讓學生藉由這張人我關係的小書籤,再次的更加認識獨特的自己。
今年度的課程實施對象以國小六年級學生為主,故課程定位在生涯規劃與職業試探,本課程將運用安妮報紙作為主要教學媒材,引導學生探索各種職業類型及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