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原先所上環境保護課程,一周減碳大活動、及相關環境議題影片欣賞及討論。
熱門閱讀
由教育部指導規劃「112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 『USR x 美感 x 媒體素養』」,邀請您保留10/20的時間,一起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聆聽,共度美好的知識饗宴。
|專題文章|林宜珍|前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 聘用編審
|專題文章|黎曉鵑|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的生師在教學現場所投入發展的創新課程。展現將感知力帶入生活,由現象與環境導向觸發,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當代公民」的素養。
標籤 關鍵字 #安妮新聞
從封面的顏文字符號分辨出各種情緒並帶入學習過的色彩學,讓學生們了解透過圖像的「形」和「色」。
認識安妮新聞的第一堂課,比較他們之前就讀過的「好讀周報」跟安妮新聞的異同。
帶領學生對自己的名字賦予意義,進而設計出自己的專屬簽名字體。
此次的課程使用夏季特刊中的小主題「台灣妖怪的魔幻世界」以及「台島神獸誌」。兩篇主題介紹了十來種台灣妖怪與神獸。
帶領學生探討全球目前所面臨的環保議題,反思塑膠垃圾對生活、社會及環境造成的衝擊。
透過閱讀安妮新聞文章,依照文章步驟,練習溝通魔法第一步──表達自己,並練習聆聽他人的表達。
這堂課程的靈感源自於妖怪的神秘世界,旨在將妖怪的起源與類別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中。
透過豐富熱鬧及多種元素勾勒出「友誼」這個主體。課程中讓孩子去觀察並透過口說與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學生練習立體角錐及角柱之角立體繪製方法,並對立體圖案進行加加減減(代表立體空間的削減與添加)的繪製練習,最後完成立體空間創作設計。
運用聆聽特刊資源,指導學生筆記摘要術聆聽特刊,指導學生使用「K-W-L-H 表」筆記摘要術。
妳認識妳從小長大的地方嗎?學生分組製作班級702的聲音地圖。
此課程將藉由閱讀安妮新聞,進行主題式的心得感受。
練習「呼吸覺察」引領孩子靜心並將身心靈轉換成上課狀態。
針對七年級認識自我的生涯議題、報紙內的心理測驗MBTI,讓學生從各式各樣的問題中找出屬於對應的4個英文單字人格特質。
透過美感智能閱讀—安妮新聞特刊:聆聽,帶領學生去思考,聽與聆聽的重要性。
藉由安妮日報不同於一般報紙的排版,帶學生了解排版的基本概念。
本課程包含身體自主權等多面向,期望建構學童擁有正確的性知識與正向性別價值觀。
本學期以生命教育入班輔導,結合安妮新聞文章以教學策略進行案例討論。
以「地球護衛隊」為主題的本期新聞,帶著小小守護者從報刊上了解、分析地球上的垃圾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