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課文裡的文章《生活中不同字體的功能與特色》,發表對各種字體的感受。 對字體有初步的認識及瞭解後﹐再觀察安妮新聞的排版方式。最後用 canva 製作簡報,練習文字及圖片的編排。
熱門閱讀
由教育部指導規劃「112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 『USR x 美感 x 媒體素養』」,邀請您保留10/20的時間,一起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聆聽,共度美好的知識饗宴。
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的生師在教學現場所投入發展的創新課程。展現將感知力帶入生活,由現象與環境導向觸發,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當代公民」的素養。
|專題文章|林宜珍|前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 聘用編審
|專題文章|黎曉鵑|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標籤 關鍵字 #安妮新聞
運用聆聽特刊中的專欄,帶領學生進行設計思考,並從「同理心」出發、認識設計是如何聆聽不同族群的需求;進而結合SDGs的17項指標,來發展同學們想創作的電子書主題。
以安妮新聞 Vol.5 設計與想像力「設計自己的房間」為輔助教材,結合設計概論課程設計史,並藉由世界經典名椅介紹,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同時觸發學生學習設計造形歷史的舊經驗 。
以【顯微鏡下的微生物】為主題設計周邊產品。從微生物資料收集、研究市面販售手機殼造型、色彩計畫等產品設計到最後成果展示,學生能學習如何將生活中的美融入產品設計當中,並設計出獨一無二的產品。
試著透過比較建立「美感」,接著藉由閱讀帶入議題思考,最後以分組學習的方式,比較彼此蒐集之資訊,並上台分享探究成果。
掌握基本的電子報設計原則、熟悉電子報製作工具,並進行實際操作與練習。
透過多元閱讀、欣賞富含美感的刊物,以增加學生的閱讀視角,並在輕鬆閱讀的狀況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以「日常工具指南」做為課程,帶領學生認識工具名稱,以及使用時機和注意事項。
引導學生運用五感發現美的樣貌與差異,學習觀察自己、理解他人,並能傾聽生活日常的自然聲音。
透過 MBTI 測驗引導學生覺察自我行為特質並尊重他人的行為特質,此外,能閱讀理解教師補充之反面觀點之文章。
藉由安妮新聞的文章讓學生了解建築師如何於美感與實用之間找到平衡點,發展出當地特色建築。接著透過 google earth 觀察世界上的建築,並繪製於八開水彩紙。
探討廣告中的刻板印象與性別議題,找出是否存在刻板印象或性別不平等之現象,並引導學生察覺自身對於性別的意識。
因近期快速變化的短影音較為盛行,教師須引導醞釀學生對於讀報的興趣。此外,將安妮新聞結合輔導課主題「朋友」,帶領學生深入思考關於人際關係的知識。
讓學生瞭解新聞的價值、懂得分辨生活中新聞的真偽或是不同立場所帶來的影響,以意識並減少自己在生活中誤傳假消息的可能。
首先,教師介紹聲音與肢體表達的基礎,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情感和氛圍;其次,引導學生捕捉與分析環境的聲音;最後,學生將錄製的聲音轉為舞蹈,展示他們如何理解並表達聲音。
引導學生探索內在自我、認識不同的職業,並對夢想與天賦做更深的思考,此外,也探討在追尋夢想的過程中,應如何兼顧夢想與現實。
以閱讀搭配品格教育,讓學生能對文章產生共鳴,思考自身對於溝通的觀察與體會,並學習「聆聽」的多元性及重要性,讓學生更能同理別人,也能更愛自己與他人。
讓學生從安妮新聞的版面設計中辨認色彩屬性,進而進行和諧的色彩搭配,並進行版面的排列、提升對空間佈局的審美。
藉由觀察,從服飾外觀配件等了解非洲雕塑藝術的文化背景。再藉由瓦楞紙可摺可彎等特性,重疊、組合、拼裝設計不同材質與顏色的搭配,製作屬於自己的貝寧戰士。
引導學生分析版面各構成要素間的 比例關係,並將其縮小呈現在設計 草圖稿中,學習畫出自己的編輯設計草圖,可有效與他人溝通,同時也能提升學生對平面設計版面比例的敏銳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