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熱門閱讀
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的生師在教學現場所投入發展的創新課程。展現將感知力帶入生活,由現象與環境導向觸發,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當代公民」的素養。
由教育部指導規劃「112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 『USR x 美感 x 媒體素養』」,邀請您保留10/20的時間,一起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聆聽,共度美好的知識饗宴。
|專題文章|黎曉鵑|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專題文章|林宜珍|前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 聘用編審

標籤 關鍵字 #安妮新聞

裙子有事嗎?
藉由閱讀安妮報紙「術業有專攻,尊重專業的制服文化」,引導學生使用T型圖來結構化和呈現文章中各行各業制服文化的考量因素,並思索學校制服文化的考量因素與社會價值。
說話的藝術
選用單元式課程,來引導學生探索單元主題的內容,再透過多層次的提問與資訊科技的融入,讓學生能夠延伸學習內容,針對文章中提到的概念內容,進行加深加廣的探究,並製作剪報作品、簡報統整與全班分享。
神獸超能力
認識、觀察古物造型細節、實際功能。神獸作為符號的象徵意涵,與古人渴望之間的關聯。將品格特質化為動物肢體、自然元素等符號,創作龍山神獸,將品格特質、神獸造型,想像延伸出神獸之超能力。
聽見臺灣的聲音
從聆聽的過程,了解自己對聲音的感受及喜惡,透過聆聽專刊除了探索臺灣的聲音,也探討自己對聲音的感受,並由此回歸自我本身,聽聽生活週遭的聲音,想想自己最常聽到的聲音,及對自己的影響。
國文
課程進行方式會請學生回家進行預習,並兩人一組進行簡報向全班同學進行導讀,教師於導讀後進行教學,協助找出文章重點,且利用問答方式引導學生發表自己在日常生活的經驗,回應道文章中所說明的內容,以增進個人表達能力,並與教學內容產生共鳴。
聆聽與思考的藝術
透過共讀安妮新聞,結合國語文領域教學、品格教育與國際視野,讓學生認識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和說話方式,藉此強化學生思考角度的重要性,提醒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並強調掌握聆聽與說話的禮節,才能與人建立良好的互動。
我要拯救瀕危動物
運用安妮新聞第12期第6-7頁〈前進的多種可能〉消失動物的尋找,轉換成這些常見的動物已經不存在地球時的情境,請學生發表心中的感受與想法,這樣切換的情境,更能讓其深刻體會愛護動物與生態,是息息相關的。
認識報紙
認識報紙,了解報紙資訊內容特質、紙張材質、一般報紙差異與版面構成要素等,引導學生發現安妮新聞的特色,並觸發學生了解內容的好奇心;再利用報紙內容進行不同學習任務練習,包括用平板練習英語打字(眉標)、閱讀練習(資訊摘要)及實施心理測驗(認識自我和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