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熱門閱讀
|專題文章|林宜珍|前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 聘用編審
由教育部指導規劃「112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 『USR x 美感 x 媒體素養』」,邀請您保留10/20的時間,一起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聆聽,共度美好的知識饗宴。
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的生師在教學現場所投入發展的創新課程。展現將感知力帶入生活,由現象與環境導向觸發,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當代公民」的素養。
|專題文章|黎曉鵑|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標籤 關鍵字 #安妮新聞

聽出新風景
在國文課堂中,學生藉由閱讀<大明湖>課文,習得動點描寫和感官摹寫。再介紹安妮新聞聆聽特刊,先閱讀<聽聽看,這些聲音來自哪裡?探索臺灣聲音地圖計畫>圖像,再聆聽台灣各地聲音及這些聲音帶來的感受,最後以聲音帶著遊覽,身歷其境,描寫出該地的遊記。
立體書創作
在感官當中,視覺接收的訊息占了絕大多數,導致現代人大多依賴視覺來生活,甚至會讓自己忽略其他訊息的可能,相較之下,聆聽卻是默默地在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也讓我們收到不同的訊息。
勇氣盔甲
紙在一成不變、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規律中,也能充滿變化與彈性,為日常添增美感,藉由美感智能閱讀報紙----安妮新聞,一同在閱讀報紙的過程當中來感受美。
The Anne Times安妮新聞追追追
課程進行中所使用的紙張材料為學校行政剩餘邊紙,全班學生每人一份報紙則是教育部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免費提供的The Anne Times安妮新聞,授課老師為設備組長兼自然老師,因此充分運用數位載具與師生互動平台,進行有趣的科學讀報教學,藉以提升學生的科學閱讀能力,讓學生能主動學習,並充實科學素養。
Taiwan team,聽台灣。
日常中細瑣的聲音嚴然已經成為我們的日常,當我們戴上降噪耳機之後,世界瞬間萬籟俱寂,當聲音被抽離之後,我們才意識到聲音與日常已不可分割,台灣的大自然聲音,宛如一場美麗的交響樂,融合著雨水、樹木、山川、海洋等多元自然元素。
美感課程
以《安妮新聞》第八期紙本文為主,讓學生分組針對問題做整份報紙的瀏覽、討論、書寫摘要;第二節再擴及數位文本的閱讀、書寫摘要、個人想法。
夢想之美感智能閱讀
過第15期《安妮新聞》報紙「夢想」主題,引導學生透過讀報進行美感智能閱讀教育,讓學生從滿版圖像式的封面引導學思達思考,得知《安妮新聞》如何誕生?透過教師的提問與示範、學生分組討論報紙版面的排版設計構成三元素:圖片、文字、色彩以及美感四構面色彩、比例、質感、構成圖文編排練習,解構報紙構成元素、封面+內頁、全部頁面構成、內容概念與延伸。
裙子有事嗎?
藉由閱讀安妮報紙「術業有專攻,尊重專業的制服文化」,引導學生使用T型圖來結構化和呈現文章中各行各業制服文化的考量因素,並思索學校制服文化的考量因素與社會價值。
說話的藝術
選用單元式課程,來引導學生探索單元主題的內容,再透過多層次的提問與資訊科技的融入,讓學生能夠延伸學習內容,針對文章中提到的概念內容,進行加深加廣的探究,並製作剪報作品、簡報統整與全班分享。
神獸超能力
認識、觀察古物造型細節、實際功能。神獸作為符號的象徵意涵,與古人渴望之間的關聯。將品格特質化為動物肢體、自然元素等符號,創作龍山神獸,將品格特質、神獸造型,想像延伸出神獸之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