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報紙中豐富視覺及空間調配做發想,以五官、知覺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
熱門閱讀
由教育部指導規劃「112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 『USR x 美感 x 媒體素養』」,邀請您保留10/20的時間,一起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聆聽,共度美好的知識饗宴。
|專題文章|林宜珍|前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 聘用編審
|專題文章|黎曉鵑|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的生師在教學現場所投入發展的創新課程。展現將感知力帶入生活,由現象與環境導向觸發,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當代公民」的素養。
標籤 關鍵字 #安妮新聞
由安妮新聞vol.13內容延伸,搭配岩井俊雄繪本「地下100層樓的家」,做拉頁繪本創作。
認識版畫將自我個性轉化為圖像畫面,使用新孔版創作生涯藍圖明信片及版畫作品。
了解報紙版面,比較異同之處,最後以鉛筆盒文具發揮創意來完成各種前進的可能。
分組討論想要舉辦的嘉年華會內容與特色活動,共同設計出圖文並茂的廣告宣傳單。
選一雙有特別情感意義的鞋,運用美感編排配色以手繪插圖及電腦排版進行與分享。
以圖像來為自己說故事、理解自己,紀錄自己內心世界的圖像並以超現實風格表現。
融入圖文互轉策略的學習,從圖卡顏色及圖像、色彩的選用,找到適當的圖卡詮釋。
透過團體閱讀、互相分享及討論,選定主題形成對話共識,勇敢追尋夢想的力量。
進行穿搭風格的探索,瞭解各種不同場合所應對應的服裝,學會生活中合宜的穿著。
了解黑潮進而思考台灣圖像多以陸地生物為主,而嘗試繪製以海洋生物作為圖像。
課程將為學生提供從美感設計的理論和實踐,到安妮新聞的報導技巧和風格運用。
透過報紙HERO超人認識不同的服裝搭配會有不同的用途,也了解到各個職業的制服是從什麼角度去設計的!在加入繪本「衣服,怎麼穿才好呢?」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要如何穿衣服。
選擇《安妮新聞》第 13期小組共讀,孩子由探索圖文,檢索文本關鍵詞彙組成發表內容。發表後以圖文進行,延伸到孩子想做班報的模式。
先讓學生瀏覽過文章,接下來按照安妮報紙編排的步驟進行課程與討論:跟爸媽像朋友一樣相處,真的很難做到嗎?
透過安妮新聞的黑潮漂流,帶著學生跟著廖鴻基老師認識黑潮、認識海上可愛的動物們。再讓學生用陶土捏出那些美麗的魚類。讓學生們不只是觀海,而是跟著廖老師的腳步出海!
當孩子對環境的感受力提升,自然牽動著其對生活細節的敏感度;因此,我們從「教師心」啟航,沈浸於美感智能(Aesthetic Intelligence)的啟蒙!
課程緊扣著安妮新聞15期的夢想主題,請同學發掘自己的天賦興趣,分享人格特質便利貼。最後歸納出自己的夢想進而設定行動目標,在視覺藝術課進行文字描述與圖文創作,讓孵夢逐漸成形。
本課程將配合安妮新聞,讓學生設計自己的英雄形象,體會付出的過程,以及所需承擔的責任。
本次課程著重在學生的閱讀部分,不指定學生共讀哪一篇,再細讀他們挑選的主題。寫出12個名詞或形容詞中,然後找出三個核心要素,再擬定一個主題,從這種發散到收斂的過程,讓學生透過這種方式閱讀,且能探索到他們的多元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