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熱門閱讀
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的生師在教學現場所投入發展的創新課程。展現將感知力帶入生活,由現象與環境導向觸發,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當代公民」的素養。
由教育部指導規劃「112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 『USR x 美感 x 媒體素養』」,邀請您保留10/20的時間,一起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聆聽,共度美好的知識饗宴。
|專題文章|黎曉鵑|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專題文章|林宜珍|前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 聘用編審

標籤 關鍵字 #安妮新聞

好好說話
帶學生閱讀並理解安妮新聞聆聽特刊「溝通的魔法」,接著運用國語課文中《耶誕節》、《下午茶風波》以及《裱畫店裡的老鼠》三篇文章的情節讓學生練習好好說話的三步驟,最後再省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做到。
時事議題
本課程以認知地球的能源消耗事實為起點,運用角色扮演的短劇問答以及欣賞崇高自然的畫作,藉以啟發學生面對大自然的偉大與人類渺小的真實感受。
漢字不一樣
小組討論發現的刊物優點,結合專欄探討穿搭哲學聯想漢字產生多元的字體型態,嘗試用多元素材的拼貼方式做出漢字質感拼貼,最後結合紙扇水墨體驗,帶外籍學生認識中文姓名的意涵。
LTSH news
由美感課程的「構成」理解:聚斂式與發散式排版,帶著孩子在報紙閱讀的觀察中,試圖找到自己讀取觀看世界的方式並綜合自己開啟的美的發現,教室提供多樣媒材的表現工具,排列出主從關係,對稱、均衡和格線位置合宜的報紙。
美感智能「安妮新聞」雜誌與排版網格運用
透過安妮新聞版面構成的引導,改良國中生涯中印象深刻的隔宿露營活動「畫話隔宿露營」心得報告。課程先從「閱讀安妮新聞」開始,比較討論安妮新聞和一般的雜誌、報紙的編排有無不同。接著,「猜解安妮新聞」找出版面的「隱藏線」,並觀摩其他版面編排的參考圖片,經過配置練習後,最後將自己的「畫話隔宿露營」心得報告重新版面編排改造。
建築師的競圖與創作
以安妮新聞中的多元科普知識作為「發想起點」,搭配學習單的書寫、網路資訊延伸搜尋,挖掘有趣的風格造型創作思考點,並透過空間機能與需求探討的學習單,讓學生分析出空間中的務實需求。透過安妮新聞的內容,讓學生開拓教科書外的眼界,補充了職校學生較缺乏的科普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