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熱門閱讀
|專題文章|黎曉鵑|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專題文章|林宜珍|前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 聘用編審
由教育部指導規劃「112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 『USR x 美感 x 媒體素養』」,邀請您保留10/20的時間,一起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聆聽,共度美好的知識饗宴。
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的生師在教學現場所投入發展的創新課程。展現將感知力帶入生活,由現象與環境導向觸發,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當代公民」的素養。

標籤 關鍵字 #安妮新聞

浪犬物語
課程透過帶領學生閱讀報紙中關於貓狗的文章,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對寵物的印象,並且進一步討論動物保育與遊蕩犬貓照顧間的衝突,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未來人的想像
藉由學生自行發現報紙當中有趣的知識,教師也展開更多的資料與之分享、討論,並由學生進行第二層的探索與思考。隨著越多人閱讀完「推測生物學」後,我們將其引導到此次課程的任務 – 未來人的想像。
看圖說情緒
以情緒的自我覺察為主題,先透過閱讀文章內容了解情緒的類型,以及如何正確抒發負面情緒。再透過報紙內的情緒卡去每個人對情緒的解讀以及表達方式不一,最後創作情緒卡,相互分享、欣賞。
我的房間設計
此課程「我的房間設計」是建立在四年級「好玩的房子」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讓學生學會利用房子的紙模具進行捲、折、黏等技法,創作出立體效果。
貓派v.s.狗派
本期報紙內容包含貓狗基本介紹、貓狗相關藝術創作、十二夜電影及收容所介紹,進而延伸議題如:通用設計、公平、性別刻板印象、性騷擾…等主題內容介紹。
仙子麵包
透過安妮新聞的環境主題以及安妮法蘭克故事,結合製作仙子麵包(Fairy Bread)的有趣活動,讓學生對兒童權利和環境保護有更多的認識與反思,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和全球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