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以《安妮新聞》「如果我是一座冰山……」一文為起點,引導學生認識「冰山理論」,理解外顯行為之下,往往隱藏著更深層的內在需求與感受。
熱門閱讀
|專題文章|黎曉鵑|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專題文章|林宜珍|前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 聘用編審
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的生師在教學現場所投入發展的創新課程。展現將感知力帶入生活,由現象與環境導向觸發,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當代公民」的素養。
由教育部指導規劃「112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 『USR x 美感 x 媒體素養』」,邀請您保留10/20的時間,一起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聆聽,共度美好的知識饗宴。
標籤 關鍵字 #安妮新聞
本課程以《安妮新聞》第十期「情緒急轉彎」為核心,結合語文、美感與數位素養,設計出一套支持 SEL(社會情緒學習)五大核心能力的學習活動。
透過討論與寫作,學習如何具體描寫物件的外觀與細節,將個人情感經驗轉化為有深度的文字表達。
帶領學生認識地球的樣態,以及該如何保護地球。
孩子上台分享自己的夢想,並擬定夢想規劃書,鼓勵孩子勇敢追尋自己的夢想。
聚焦台灣鯨豚保育議題,引導學生從聆聽鯨魚歌聲出發,理解海洋生態系中每個生命的獨特價值。
幫助學生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認識資源回收及相關標誌,並實際操作進行垃圾分類。
課程融入性別平等教育與閱讀素養,讓孩子思考拼貼的定義是什麼。
讓學生親自做一盆康乃馨送給最愛的媽媽或照顧自己的人。
以美感閱讀切入,引導學生從圖文探索多元城市議題,激發想像與創造思考。
透過模擬出版社編輯部的分工角,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與主題式探究。
運用名家對自畫像的詮釋,鼓勵孩子創作自己的自畫像。
透過實例比對與互動活動,學習檢查新聞來源、分析內容是否誇張或操弄情緒,掌握事實查核的方法。
以「閱讀報紙.剪報.創作四格漫畫」為主題,結合閱讀理解、重點擷取與創意表達三大核心能力。
讓學生認識IP不僅是一個名字或形象,更代表個人價值、專業能力和個殊風格的綜合體。
經由悅讀安妮新聞,學生更能夠從創作者的視角出發,去理解不同生活孕育出的創作理念。
討論情緒類別,介紹冰山的特性,以及薩提爾的冰山理論。
以《聆聽特刊》為主軸,結合粉彩創作與人際溝通主題,引導學生從靜心覺察到表達實踐。
希望藉由安妮新聞這份刊物,透過嚴謹的美感設計編排,讓學生認識「何謂排版設計」。
以「藝術的目標是揭露被答案所遮蔽的問題」為主題想像,運用拼貼寫作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