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熱門閱讀
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的生師在教學現場所投入發展的創新課程。展現將感知力帶入生活,由現象與環境導向觸發,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當代公民」的素養。
|專題文章|黎曉鵑|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由教育部指導規劃「112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 『USR x 美感 x 媒體素養』」,邀請您保留10/20的時間,一起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聆聽,共度美好的知識饗宴。
|專題文章|林宜珍|前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 聘用編審

標籤 關鍵字 #安妮新聞

欣賞生物之美
讓小孩一起探索每個時代轉變的不同,對美麗的定義也不同,在不同的角度去重新思考美的多元可能性,並且重新定義自己對美的新看法,抹去我們帶給孩子的刻板印象。
社區走讀
在快速都市化的過程中,許多地方風景正悄然消逝,這門課程從「老街」出發,引導學生重新認識他們居住的社區。課程從學生對「老街」的既有印象展開,透過圖像書寫與曼陀羅思考法,延伸出他們心中對老街的想像。
環保小尖兵
在課堂中帶領學生深入探討垃圾分類與回收議題,透過一系列互動式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並激發他們主動參與的熱情。
不只是感恩
此課程執行於九年級畢業前,引導九年級回顧國中三年生活,搭配安妮新聞文本閱讀,並配合影片分享,引導學生情感交流,廣泛閱讀,並進行自我省思,最後能完成自己的感恩日記。
我的多重宇宙
運用卡牌(‘Habitat’及‘做我的情緒偵探’)、安妮新聞、繪本(‘我的32個臉孔’)、教學簡報、音樂、香氛、冥想等,讓學生以放鬆的肢體、沉靜的心情參與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