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家Franz Boas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文化或社會必須以其自身的條件來理解,而不是由那些外來者來評斷。為瞭解其他不同於我們自身的人群,必須從他們的觀點來瞭解他們的世界,這便是他所謂「文化相對性」的概念。另外一位人類學家Clifford Geertz也告訴我們,所謂「美的力量」― 無論其為任何一種技藝的產品、或出之以任何一種形式 ― 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將之安置在其他各種社會行動之中,如何將它涵括到一種特定的社會生活模式的脈絡裡面。意即,我們每一個人,如果能夠回到自己的生活環境、文化脈絡中找尋美的特質,這些美的內容就會成為我們每一個人的無形資產,讓我們在這個無形經濟(intangible economy)的時代得以邁出穩健的步伐。

東臺灣的花蓮和臺東,擁有許多充滿魅力的工藝,這些工藝來自於寬闊的環境與自然資源,更來自於豐厚的人文內涵,這些工藝充分展現美的特質、也成為區域的無形資產。做工藝的人,讓我們在這個步調快速的時代,仍然得以看見一種全心全意只想把一件物品做到極致的態度,以及讓我們能享受這種態度所產出的美好物件。蘊藏在工藝中的知識和技藝,將可以讓我們生活的土地成為心智與精神上的沃土、更是豐饒經濟的基礎,就如同日本的金澤、英國蘇格蘭的格拉斯哥、美國的聖塔菲,也讓我們可以從東臺灣出發,跟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人群交流,看見彼此的精彩。願我們都因為欣賞美、懂得美、追求美,能夠在臺東和花蓮的多元文化間,互相學習,豐富彼此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