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in my room? 空間師學 | 美感教育

What’s in my room? 空間師學

課程資訊
  • 學校:嘉義縣立竹崎高級中學
  • 教師:黃議萱
  • 課堂:美術:創意表現
Read More

課程簡介

本系列課程「What’s 藝 my room? 空間師學」的設計理念以「空間美學」x「科技藝術」為課程核心,因人們的生活脫離不了空間,而空間感亦是相當直觀的感受,合適的場域可以營造適當的氛圍,包含色彩、布局、藝術風格…等等,其中隱含著無所不在的美感,課程將帶領學生從透視觀念、感受生活空間、虛擬空間體驗、空間裡的物件觀察到最後創作個人空間…等不同面相導入,從理論到實務,由線下到線上,循序漸進讓學生以多元角度挖掘生活裡的空間之美。

其中包含四個課程設計要點:

(一) 空間觀念的建立:建立學生透視學習的視平線概念,結合生活情境觀察透視的存在。

(二) 相關學理的導入:透視理論的部分,透過學生先備知識中的的古典名畫進行透視分析以及生活場域如學校、居家空間的透視觀察與分享,發覺透視的多元使用情境。

(三) 空間美感的生活體現:透過不同場域所營造的氛圍、擺置、裝飾、風格讓學生共同討論,再以生活空間為對象進行重構與創作

(四)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運用學生有興趣的平板繪圖、AI繪圖與元宇宙展廳引發學習動機,搭配本校5G新科技計畫之VR頭盔輔助,提升教學效能,增加學生學習印象。

課程週次安排:
第一週 安妮新聞讀報—平板繪透視

第二週 牛奶盒繪空間—等距房間電繪實作

第三週 虛.實空間—線下線上展廳空間體驗

第四週 虛.實空間—AR、VR空間體驗

第五週 風格文旅空間設計師

課程目標

知識層面

(一)能描述透視的基本概念與繪製方法

包含一點、二點、三點、魚眼透視。

(二)能判斷AI生成式繪圖的限制、價值與版權倫理,並闡述個人看法

 藉由實作AI生成式繪圖,反思藝術價值與科技發展之權衡,以此發表個人見解。

(三)能理解線上展廳的原理與呈現方式。

實際瀏覽展廳網頁,了解介面,以及體驗VR展廳空間,針對線上展的優缺點進行討論。

技能層面

(一)能使用數位平台、硬體載具進行觀展並建置空間

學生能利用國內外線上展廳(羅浮宮、Artogo、Spatial)等平台體驗虛擬空間,並與同儕分享心得與看法,能以Artsteps、IKEA線上網頁嘗試布置空間。能操作VR頭盔進入VR展廳,進行沉浸式的空間體驗。

(二)能選擇適當的關鍵字詠唱詞並使用生成式AI產出目標圖像

可使用Bing AI生成圖系統進行詠唱程序,下載圖檔並上傳至classroom進行公開分享。

(三)能使用數位工具與平台觀展與策展

學生能利用國內外線上展廳的平台進行作品賞析,並與同儕分享自身心得與看法,並能以Artsteps佈展網頁進行展覽規劃與作品上架,最終公開發表;後續再進階使用VR展廳,讓同學能學會操作VR頭盔,進行沉浸式的觀展體驗。

(四)能使用平板工具繪製空間設計

可使用Procreate平板繪圖之繪圖輔助功能,運用「等距透視」的概念,繪製小屋空間並紀錄縮時繪畫過程。

態度層面

(一)能欣賞生活中的空間

學生透過課程學習了解空間知識與概念,並能進而感受生活中不同空間的功能性與巧思。

(二)能應用空間知識與美感於生活中的相關情境

學生能結合個人感受提升生活空間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拓展學生生活經驗是本課程的重要目標,本校地處偏鄉,其中學習資源與網絡的建立格外重要,包含對生活空間的覺察、新科技的體驗,藉由不同層面的多方刺激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對所處環境的關切之情。

黃議萱
嘉義縣立竹崎高級中學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