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結合生命教育與美術的跨領域統整課程,讓學生從自身或是重要他人的生命故事中進行
反思,試圖將曾經的生命挫折,以美感報紙的創作進行心情的反芻與抒發。最後,學生提出
解決辦法或是心境轉換,以達到負負得正的力量。
課程目標
生命教育
1. 以文字、語言或是繪畫等形式, 表達自身 或是重要他人的生命故事。
2. 認識生命挫折,並學習以幽默詼諧的角度接受它。
3. 以同理的心,了解班級同學的生命故事。
美術
1. 了解報章雜誌多元的表現形式。
2. 練習將欲傳達的資訊,以符合美感的形式進行創作。
3. 以安妮新聞為例,認識報紙編排的構面與選圖技巧。
4. 實際創作屬於自己的美感報紙報紙。
教師課後省思
在設計生命教育與美術的跨領域課程初期,花費了許多時間在訂定題目。
一開始將題目訂定為「一中魯蛇」希望去探討在名校光環下一中生 loser的一
面。接著以該題目為前導研究,試著訪談 21位高一學生,卻發現學生對於自身
的生命故事十分無感,又或是引導他探索心裡面的小缺口時,回覆:「我覺得目
前的人生沒有過 loser的經驗。」等等的狀況。因此,省思該教案的設計,發現
有兩點可能是前導研究效果不彰的原因。
一、 loser一詞之於名校光環較難被接受。
二、學生從未仔細回溯過自身生命故事, 或是習慣以忽略的方式面對生命
裡的小缺口。因而將教案的 loser 一詞作為修正為失敗經驗,搭配貼近學生現今
慣用的「負能量語錄」,以較詼諧的方式與學生討論與回顧生命裡的小缺口。
「今晚,我想來點負能量」的教案想法源自於我很喜歡的一個
facebook的粉絲專頁「每天來點負能量」。
分享一個創立者林育聖每次演講或訪談都會分享
到的語錄,他說:「以前覺得自己沒時間追夢,等到放假之後,才發覺自己根本
懶得追夢。」夢想對於創立者林育聖來說是空泛的,就像是自由、平等、博愛
一樣,令人抱持著無限的樂觀,因為現實世界有時候並不如理想般的順遂。
長期被貼上優等標籤的學生,在面對到人生第一份挫折時,其心理狀態非常危
險,且近期的新聞也曾出現名校學生因無法承受失敗,而選擇結束生命的案
例。因此,這一堂與生命教育共備的跨領域課程,希望讓學生去認識生命中曾
經被自己忽略的小缺口,藉由詼諧的負能量語錄,帶領學生以一個更高情商的
方式去面對、擁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