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以一張紙為出發,請學生在不使用黏膠的前提下,嘗試讓紙可站立,觀賞彼此作品,再分析、討論讓紙站立的方法並記錄於學習單。下一節以各樣立體書為導引,請學生翻翻看,觀察立體書的接合方式,如何讓紙張可以站立、彈出,呈現出當頁的視覺強調重點,讓學生討論書中運用哪些方法。往下介紹立體卡片三原則(矩陣、斜角、雙足),讓學生嘗試依此三原則製作可開合的立體卡片,然後欣賞台灣彈起,請學生運用所學,分組分區以立體卡片概念製作具代表性的金門建物,再組裝為金門彈起立體地圖。過程中需蒐集金門各鄉鎮代表性的人文、戰地景觀,並思考如何將平面轉化為立體,製作能展示亦能拼組的金門彈起卡片地圖。

美感預期成果

能理解立體卡片與立體書的結構與構造表現手法,彙整在地代表性景物,以立體卡片呈現金門地景風貌,對照台灣彈起,創作屬於在地的金門彈起地圖。

教師課後省思

課程初期遇到不少學生提出立體書課程很難,以及無法做出來的回應,所以一直思考如何簡化為學生好著手也願意挑戰的方式,決定採取自己先試作、展示一簡單V摺的建築立面給學生觀察,讓他們知道完成後可能的樣貌,才一步步呈現許多精采的作品,最後我和學生都很欣喜我們辦到了!

另外,多數立體書其實綜合許多不同的結構原則來呈現,考慮到九年級可行的製作時間以及難度的問題,所以這次課堂呈現多以V摺為主,單件作品看來仍較顯單薄,但時間上也已延長很多(課程持續到學生畢業前一天才完成),思考或許立體書的單一結構原則,確實需要較多的時間來實踐,最後當學生作品一起擺放於地圖上,呈現始料未及的層次與效果,才化解我對立面較單薄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