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do you feel ? 一起來當情緒偵探 | 美感教育

How do you feel ? 一起來當情緒偵探

課程資訊
  • 學校:臺中市霧峰區僑榮國民小學
  • 教師:林盈芳
  • 課堂:國語、閱讀
Read More

課程簡介

「這份報紙不一樣哦,它裝了很多情緒在裡面。」活動一開場,教學者便這樣告訴孩子,接著分成小組,討論「情緒有哪些」、「情緒可以分好的或壞的嗎?」待孩子們振筆疾書,在白板寫下各種情緒後,教學者發下文章,讓每小組認領一種情緒,各自安靜共讀。閱讀完畢後,重新詢問學生:情緒是否只有單一面向?讓孩子察覺:「情緒沒那麼絕對」,「原來情緒都有它存在的目的」。接下來,邀請每一組上臺演出一種情緒,讓臺下的孩子擔任情緒偵探,從表情、肢體等線索,覺察不同的情緒特徵。最後,本活動透過學習任務單,讓孩子以人、事、時、地、物等情境,記錄近期的情緒,再透過兩兩配對「和你聊一聊」,與同學、老師分享這一週的心情,從中練習「悅納自己」、「聆聽並包容他人」。

課程目標

  • 體驗不同的閱讀素材:

本課程的發想,源自於低年級學生對閱讀的想像非常侷限,總以為「看書」才是閱讀,故而邀請全班一起翻開報紙,摸一摸報紙的觸感、觀察字體的編排、插畫的運用,讓孩子體驗有別於往的素材與視野,以此讓他們感受到「文字」、「知識」的迷人之處。

  • 提升「感受力」,增進國語文寫作實力:

配合二年級國語課程,孩子學到「我覺得······」「因為······」,但教學者察覺,造句或創作短文時,許多學生的「情緒詞彙」十分匱乏,寫出來的感受大同小異,故而希望透過美感智能閱讀,讓孩子認識各式各樣的情緒語詞,未來在描寫感受時,能運用更多情境與詞語。

  • 覺察不同的情緒,並肯定不同情緒存在的必要:

低年級孩子看待事物的面相較為單一,若無大人的正向引導,常會認為「生氣」、「哭泣」等情緒是負向的行為,當同學或自己出現類似行為時,常顯得不知所措。透過本次閱讀活動,希望讓孩子明白,各種情緒有其存在的目的,每個人展現情緒的方式亦不太一樣。

  • 練習陪伴自己與他人的情緒:

教學者的學生們個性鮮明,有人十分張揚外顯,有的孩子害羞壓抑,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孩子,指導孩子「如何好好生氣」、「如何好好難過」有其必要。故而透過本課程,配合日常演練,帶孩子學著合宜表達,並換位思考,讓同儕之間更為親密融洽。

  • 運用關鍵字法、五何法等策略閱讀:

由於報章內容的字較小,內容十分豐富,本活動帶孩子以螢光筆圈選關鍵字,練習抓關鍵字提升閱讀效率,並且以五何法:「人」、「事」、「時」、「地」、「物」,以自問自答的方式,練習掌握報章內容,最後進階練習,透過五何法,寫出自己當週的情緒。

教師課後省思

(一)低年級學生識字量有限,需透過策略提升自信

本課程的實施對象為二年級孩子,為了等待班上孩子累積 600 字左右的識字量,故而將活動推遲至年底才開始實施。許多孩子閱讀報章時,會因為看不懂某些字而停頓,需鼓勵學生先猜猜看、跳過這些不懂的字向下閱讀。教師也會安排小組共讀,將內容「讀出聲音」,輔助識字量較少的孩子。

(二)報章內容對低年級學生偏難,需花多一些時間帶孩子理解

報紙的設計是為了符合大眾的閱讀,不過對於剛入門的低年級孩子來說,難度仍偏高,此次活動除了教師帶領孩子閱讀之外,能力較佳的孩子亦發揮了輔助作用,尤其是小組共讀時間,組員會相互解釋報章中的內容,當眾人一起閱讀的時候,能有效減低學習弱勢生的不安,亦提升了閱讀的樂趣。

(三)學生使用不同的情緒詞彙描述自己的狀態

與學生的國語習作相對照,大多數孩子原本只能用「很開心」、「很快樂」描述自己的心情狀態,但在本課程與活動引導後,學生的情緒字彙變得更豐富,從學習任務單中可以看到「興奮」、「緊張」、「悲傷」、「憤怒」、「驚訝」等語詞,他們也更願意描述自己產生這些情緒的原因。

(四)未來能進一步引導孩子覺察「當我有OO情緒時,我的身體會OO」

由於課程時間有限,本教學只限於「情境 / 情緒」之間的連結,並未進一步帶孩子覺察自己產生某些情緒時,身體會有哪些反應,例如:眼睛會彎彎的、身體會很熱、心臟跳很快、身體會想跳舞、眼睛張很大等,未來若有更充裕的時間,希望能帶著孩子覺察。

林盈芳
臺中市霧峰區僑榮國民小學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