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eam Maker | 美感教育

Dream Maker

課程資訊
  • 學校:臺北市立關渡國民中學
  • 教師:朱若涵
  • 課堂:視覺藝術
Read More

課程簡介

此次選擇九年級學生施作,運用安妮新聞第十五期夢想為主軸,先切入安妮新聞的主觀視覺感受,介紹封面及設計藝術家,讓學生從美感構面認識安妮新聞,並由封面開啟討論關於未來的徬徨與未知,由報紙內容中的「設立目標,只有你做得到」、「變動中的夢想」、「沒想到……他們是這樣踏出第一步」等文章,引導學生深入閱讀,讓學生了解選擇、努力及實踐,並選定一名文章提及的人物搜尋,啟發對目標設定的典範。接續,自由閱讀「內外並行-探索自己的天賦」、「音樂劇的產地和它的果實」、「為了什麼而活-夢與現實只能二擇一?」,從現有興趣及能力連結至「夢想公寓」探索屬於自己的房間,運用Chat Gpt從自己整理出的關鍵字提問,連結現有能力和將來選擇的職業,突破學生對職業較單一的思維,讓學生從更多元的面向去思考自己未來的可能性。最後,引導學生嘗試創作「想像中的未來,是什麼樣子?」,為自己設立目標,堅定自己的志向。

課程目標

  1. 透過報紙封面插圖的觀察與討論,能運用藝術鑑賞四步驟,「描述」、「分析」、「解釋」、「判斷」,引發學生意識作品的可能意涵及對未來的想像。
  2. 分析安妮新聞的版面設計,感受「比例」、「色彩」、「質感」、「構成」美感構面,覺察不同報紙間排版及內容差異。
  3. 運用「閱讀321」策略,深入理解報紙內容後,找出自己最有感的關鍵字和典範人物,引導學生思考關於「夢想」、「努力」及「實踐」的可能。
  4. 從現有能力、興趣探索未來的方向,運用Chat Gpt提問,突破對職業的直覺思維,探索更多元的選擇職業的可能,讓學生對未來有更能具體掌握的方向。
  5. 「想像中的未來,是什麼樣子?」的創作,將夢想及願景視覺化,產生堅持的動力。

教師課後省思

  1. 原先預期安妮新聞第十五期夢想為主軸,不論是哪一年級,都能藉此課程能讓學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有動力往前進,考量到閱讀理解能力,先在九年級學生施作。安妮新聞色彩繽紛的視覺圖像設計,有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關注,和翻閱的動機。然而,學生細看後發現字仍很多,會慢慢變成只想看圖片較多的漫畫頁面,很難直接逐篇細緻閱讀,甚至有學生會直接喊:「字太多、不想看」,以及有容易恍神、分心的情形,因此運用學習單的問題及引導,且因班級閱讀程度落差較大,必須放慢閱讀文章及說明的速度,將閱讀的環節更細部拆解,在閱讀、手寫、平板使用上轉換, 且學生能依據自己的程度去掌握個人學習節奏,差異化教學較能維持動力。
  2. 因為是在視覺藝術課操作,將重點放在封面的討論較多,透過當代藝術家的插圖,結合藝術鑑賞四步驟,學生以「描述」、「分析」、「解釋」、「判斷」在觀看畫面,有較多的討論,也較過往以藝術史畫作去作鑑賞,更能貼近學生的生活,以及符合即將面升學選志願的選擇。學生在深入閱讀p2-p3的文章後,運用平板去自主搜尋報紙中的典範人物,透過頭像的視覺紀錄,以及較開放的選擇相關金句、摘錄重點,普遍學生都滿樂在其中。以「自己的房間」為主題來深入討論,不同領域的房間能提供學生更多元的選擇,並連結自現有能力,切合學生目前自我探索的狀況。惟因課程較晚開始,又將課程比例花較多堂在閱讀理解,此次僅完成鉛筆構圖,原定安排以粉彩媒材完整上色,產出關於自己的夢想藍圖,會於接續完成。
朱若涵
新北市立三和國中 教師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