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也可以這麼美 | 美感教育

COVID-19 也可以這麼美

課程資訊
  • 學校:臺東新生國中
  • 教師:傅嘉琳
  • 課堂:視覺藝術
Read More

課程目標

此次採用安妮新聞 VOL.06 該期作為教學內容,除了契合新冠肺炎疫情時事,也搭配到七年級在本學期生物科第 3 章 3-3 單元:「原核、原生生物及菌物界」的舊經驗連結,加深主題的探討與延伸。
本期內容豐富,許多文章分別從不同面向切入與微生物相關的議題,並輔以許多精彩插畫以及充滿美感的版面安排。教學者希望能保有內容的完整通透,欲透過此次課程一次性地讓學生建立整體學習經驗,但考量閱讀份量與上課時間,且不太可能所有學生都可以專心閱讀,所以納入學生相互合作分工的方式,分成以下三個階段實施。
在第一階段,教學者先將報紙的份量平均切成四個部分,全班分成四組,採取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分析整理資料,然後各組上台向其他組分享,透過各組報告完成整份報紙的閱讀(學生自學的概念);第二階段是借鏡第三屆全國國民中學藝術教育教學設計特優–游麗清老師所設計“細胞魅影”,即微生物圖案化創作。先設計單一微生物的造形模樣數個,然後組合在同一個畫面,方法上運用點、線、面、重覆、漸層、比例、變形等等美的原則,並把前階段 “繪出心感動”單元所學到的黑色代針筆搭配乾性色鉛筆(或水彩渲染)的繪製技法帶入,製造類似抽象畫的學習體驗。
第三階段,介紹神奇的“瓊脂藝術”(或稱細菌藝術)。細菌不再是談之色變的「病毒」,科學家利用它的生理狀態“長”出一幅幅奇特的繪畫,但創作前要全副武裝穿上實驗室外套、護目鏡、手套…,擴展學生對藝術創作既有的認識與想像,期許讓課程得以更完整有趣。

教師課後省思

(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1. 計畫趕不上變化, 新冠肺炎打亂了原本的教學順序。5 月中國內疫情達高峰,自 5/23 起台東縣高中以下學校停止實體課程,進行中的分組合作僅完成一半進度…。學生在家上課,無法繼續實體上課的分組活動,因此將順序顛倒,把第二階段的個人藝術創作先放在線上教學。
2.實際上,線上教學終究無法取代實體教學,雖然已盡可能在線上清楚完整交代繪製的方法、技巧與步驟協助學生創作,有些學生仍舊不以為意(覺得老師看不到他)…。另外,多數學生的視訊鏡頭解析度不佳,教師無法透過電腦螢幕直接協助學生調整微生物的組合畫面或個別示範指導,只能口頭提醒,執行效果不甚理想,還好後來恢復到校上課,能在學期末的最後二週收尾。
3.前述課堂流程說明是理想,真實的情況是…學生未完成報紙資料分析整理、全班同學共同分享的自學活動,學習較欠缺連貫,不易寫下單元的完整心得。
(二)未來教學的規劃(或延伸):
1.若時間上允許,平面創作可嘗試以不同表現媒材完成作品,也可發展成製作微生物的立體造形,進一步認識、探索可以應用的材料,如何選擇材料,其質感的適切性與拓展造形上的可能性皆屬於美感體驗的範疇。
2.可與自然科老師合作 ,切入時間最好是在完成生物第 3 章 3-3 單元的學習之後,且不用涵蓋全份報紙內容,只挑某些主題文章讓學生閱讀思考或者直接結合後續的視覺創作,除了具有跨領域合作實質意義外,對學生而言,在同一段時間對主題學習的互通連貫也將能提升。
3.可結合表演藝術成為肢體開發活動,例如:設計每隻微生物活動搖擺身體的樣子,或來段走秀亦或小組合作發展為一齣小劇本演出。

傅嘉琳
臺東縣立新生國民中學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