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課程關於色彩構面的學習,除了探索環境中的色彩組成以外,更藉由配色原理的教學,讓學生透過校園色彩的採集讓學生更認識校園的特色,也能將色彩構面的學習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再結合構成構面的學習,讓學生探索具有美感的構圖,課程中結合學生國七時學習的基本設計課程,讓學生思考單色構圖與彩色構圖有何不同,學習將色彩因素列入畫面構成時需要考慮的向度,思考如何因應色彩變化創造具有美感的構成畫面,最後應用到印花圖案設計上,實踐美感行動。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1. 觀察校園環境中的色彩
  • 美感技術
  1. 配色技巧、印花圖案設計
  • 美感概念
  1. 印花設計方法、連續圖形
  • 其他美感目標
  1. 結合學校特色

教師課後省思

因職務轉換,今年的二年級班級剛好都是我新接的學生,所以我對班級學生的程度無法一開始了解的很清楚,做了比較多課程的修正,尤其是最後作品呈現的課程設計,這屆二年級學生過往沒有修習美感教育課程,因此學生也花了比較多時間適應美感教育課程與視覺藝術課程的不同,學期剛開始時,學生會反映課堂中做了很多討論及思考和階段性的練習,跟過往一直做作品的上課方式不太一樣,而我也因應學生程度的不同一直滾動式調整課程設計的細節。

今年的校園色彩採集計畫是我第二次進行,今年除了校園色彩採集之外,也加入了構成構面,嘗試讓最後的成果更加完整,108學年度時,我讓學生採集完顏色之後,重新調色製作色票,利用色票來進行色彩的討論及配色,當時學生因調色技巧的限制導致採集到的色彩跟學生調出來的色票色彩是有落差的,所以今年我全部用數位化的方式蒐集色票,學生利用app採集完色彩之後,到app中找到數位色票,用截圖的方式擷取色票上傳雲端,再由我來做整理,這個方式大幅減少色差,但是色票整理時卻耗費我大量的時間,因為上千張色票必須一一比對刪掉重複出現的色彩,是一項大工程,再來有些學生在採集色彩時會不小心採集到校外的景物,甚至是行人的衣服色彩,因此如果遇到只出現一次的色彩必須回頭去找到色彩來源,花了我很多時間。

今年修正的課程呈現都讓學生用數位的方式完成作品,以校服配色來說,因為色票都數位化了,因此學生可以直接到雲端硬碟中看到全部的校園色彩,也能在色票上找到色彩資訊(RGB數值),配色時能直接使用校園色彩來配色,其中不會有色彩誤差的問題,解決了我之前的困擾。

最後的學校圖騰設計,也是為了要應用校園色彩來配色,所以依然選擇以數位的方式來完成作品,優點是色彩不會有誤差之外,因為學生使用校園色彩資料庫中的色彩來配色,跳脫了以往學生習慣的純色配色,可以在作品中看到學生利用了較多的濁色與環境色,整體配色跟以往讓學生自由選色的作品比較起來感覺優雅許多;缺點是學生用手指在I-PAD上勾畫線條非常不容易畫出滑順的線條,線條相接處也不容易處理漂亮,所以很多底稿創意十足的作品,因為數位完稿的技巧不好,導致最後作品看起來無法完整呈現設計時的巧思與美感,實在可惜,如果未來學校能提供觸控筆供學生使用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場疫情讓教學現場從實體拉到線上,卻也開啟了學生跟教師的不同技能,今年實施課程時,所有班級都是經歷過疫情線上教學時期的學生,因此,能充分結合實體和線上上課的優點,教材跟作業都能透過 classroom 來處理,學習單也能用google表單的方式設計與繳交,節省了許多時間,學生經歷過線上上課時期,在使用 I-PAD 與 classroom 時幾乎不用再教學,數位媒體的應用能力比起往年的學生高超許多,讓整體課程進行的更順利、流暢、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