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1.初階至高階的美感思維能力:
學生經由108-1、108-2共計九週18節初階課程實施後,透過美感三大單元六大構面的理解,連結美感與生活,培育生活中的審美意識。由外在視覺形式美感的初階能力養成,基本設計課程運用設計思考及博物學探究策略,學習者探索與家族的情感連結,經由生命故事脈絡,以紙本書為媒介,連結情感與美感,作為成果展現核心。
2.以書本製作為主軸的設計初探:
教學者觀察近年來新課綱多著重於外在能力的素養表現與養成,因此透過總綱身心素質及生命教育議題串聯美感思維,運用書本的結構與構造作為課程主軸,經由依「封面、內頁、裝訂、材質、印刷、加工」等六個面向,融入六大美感構面概念,結合學生家族的生命故事,進行整合創作。以「製本書—給___的家族誌」為題,運用設計思考的同理心訪談家族成員,並加以聚斂歸納,以送禮的心情將書本贈予生命中感謝的人,學習者需理解觀看者的視角,並整合美感構面概念將以設計轉化,傳達獨一無二的家庭故事。課程成果運用自由軟體,建立書的照片、影像與3D模型,透過展場VR的建立,與相關說明的連結置入,以雲端形式展開家族誌展覽。
3.連結加深廣之基本設計與新媒體藝術選修課程:
配合教育部108新課綱美術領域的加深加廣選修課程,將基礎美感課程與設計方法做連結,並以新媒體VR/AR做技術初探,整合美感社群學習資源,使美感與生活、美感與設計、美感與新媒體技術運用,三者依序相互銜接,轉化合宜之教材運用。學期初以史丹佛大學<The Wallet Project>的練習作為設計思考的暖身,使學習者意識到以使用者為出發的設計思維,結合美感原理與體驗新媒體技術的整合。

美感預期成果

  1. 家族誌紙本書籍創作
  2. 線上成果展出

教師課後省思

新課綱的變革中,高中教育階段的美術課產生了多元的可能性與火花,其中部定選修的加深加廣課程-基本設計,開啟學生美感設計與生活運用的視野。

在課程規劃的部分,以AA-M-M(Aesthetic Aspects - Module/Move - Map/ Mapping)的模式進行美感課程設計。其中的AA為美感六大構面,透過概念理解、美感意識到造形設計的創造,逐步建立學生由基礎審美感知到進階設計運用的能力;接續M的部分,建構具流動性且模組化的美感教材,提供教學者基礎課程至專題任務時的有效教學運用,同時開啟跨領域整合的可能性;第二個M則是全盤檢視學生美感學習的路徑,建構教學者的美感課程地圖,達到有條理且脈絡清晰的美感學習歷程。

在基本設計課程中,則強調美感構面的深化運用,包含「設計思考」、「視覺識別系統」、「材料專題」與「新媒體運用」,將美感透過設計轉化,產出以人為本的創造實踐。其中設計思考採用Stanford University中d. school的<The Wallet Project>挑戰,使學習者練習同理與問題定義的設計核心,經由視覺識別系統的設計,產出概念化的美感圖像。接著透過版畫工坊、金屬工坊及陶藝工坊,將作品原型產出,結合新媒體的VR展出技術,作為測試發表,使未來對於藝術及設計領域有高度興趣的學習者,可以透過美感基礎的概念理解,到進階的設計實踐,有完整的美感學習體現。在做中學的美感實踐歷程中,學生普遍表現出高度的參與熱忱,當然也在逐步教學的步伐中,產生滾動式的螺旋型修正,逐步紮根基本設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