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高一的學生剛進入中學的校園生活,藉由帶著學生踏查校園發現結構的活動,讓他們可以更快的融入中學的校園及生活,並開啟對生活周遭美感發現的觸角,觀察在生活中各物件所呈現出的結構美感,引導學生找到身體的重心進而發現如何藉由有效的結構來達成平衡,並利用彈性材質練習製作拱,來了解拱的承重方式,發下相同的紙材讓學生試著製作出可以承重的結構體,並分析大家完成的作品,討論其所使用到的構造型式,及其所呈現的結構強度,而後提供其他各種紙類材料,並討論及分析其加強結構及構造的各種可能性。
利用課後時間蒐集校園及家庭中關於構造之美的例子,於課堂中將物件間常用的連結方式進行分類,並討論其與美感之間的相關性,以教室中的桌椅討論如何以四隻椅腳達成力的平衡,例舉其他椅腳造型的椅子及違反重力畫面的嘗試案例,讓學生思考接下來的分組作業,如何設計書桌上的裝置筆架,並著手收集相關材料。
待學生將所收集到的材料帶至課堂中,引導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究兼具美感的構造方式將組件結合的可能性,並改良筆架的結構造型,使其完成穩固的結構體並兼具造型美感。最後能將定案的設計具體呈現,並討論各組間透過不同的構造結合完成的結構造型是否兼具美感及基本的功能性。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發現重力的存在及生活中對抗重力的方式。
  2. 學生能學習拱的力學結構。
  3. 學生能將收集的材料物件進行構造設計以練習各種連結的可能性。
  4. 學生能理解構造的概念與產生的美感並記錄發現。
  5. 學生能藉由操作不同材質間的組合方式進行承重結構的構造練習。
  6. 學生能在小組的構造與結構探索課程後,培養與他人溝通合作的能力。

教師課後省思

之前的嘗試和練習較屬於個⼈的操作模式,若要⼀起完成⼀件⼩型的公共藝
術作品,天⾺⾏空的想法會說短了可操作的時間,討論過程中針對如何對落
葉進⾏加⼯就花了不少的時間,更提出了是否利⽤懸掛、捆綁、 直⽴等⽅式
來呈現作品, 若下次操作時可縮減 學⽣的思考範圍, 使他們可以專注在有
效的解決結構及構造問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