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三、四年級學生在視廳中心進行宣導/用閱讀打開世界:簡介安妮新聞 2. 《友誼與情緒》 | 美感教育

課程資訊
  • 學校:桃園市蘆竹區光明國小
  • 教師:林耀梅
  • 課堂:光明小文青(校本課程)
Read More

課程簡介

(1)本次宣導以「用閱讀打開世界」為主題,結合「明日閱讀」計畫與「安妮新聞」創意閱讀行動,透過啟發性提問、說書影片觀賞、互動對話與想像創作,引導國小中年級學生從靜靜閱讀到勇於表達、從書中發現自我到試著說出自己的觀點。聚焦於「安妮新聞」,透過報紙實例展示,讓孩子了解報紙不只是資訊傳遞,更是觀察、創作與表達的平台。課堂設計包括報紙版面選擇、我站在屋頂上說的話等引導,讓學生練習發聲與表達,最後也鼓勵學生參與創作自己的迷你報紙,將閱讀延伸至生活觀察與創作實踐。這是一場融合閱讀力、美感、表達與想像的閱讀素養課程,讓每位學生都能在文字與圖像中,看見世界,也看見自己。

(2)《友誼與情緒》課程以《安妮新聞》的真實故事為引導,結合社會情緒學習(SEL)核心概念,設計出三堂專為國小三年級學生打造的友誼教育活動。同時結合Hiteach進行教學,透過故事導讀、情緒臉譜、角色扮演與個性怪獸等多元互動,孩子們將學習如何面對朋友之間的衝突、表達自己的情緒,並認識每個人性格不同但都值得被理解與接納。課程也安排實際任務卡與感謝卡創作,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動關心、正向互動,建立健康的同儕關係。讓孩子在認識自我與他人的過程中,成為更溫暖、有同理心的小夥伴。

課程目標

(1) 認識《安妮新聞》的精神與各種創作版面,拓展閱讀視野

  • 透過「我站在屋頂上說的話」活動,鼓勵學生表達真實觀點
  • 發展觀察生活、發聲創作的能力,鼓勵成為閱讀與寫作的實踐者
  • 培養孩子作為「閱讀者 × 說書人 × 小小創作者」的自信心與行動力

 

(2)《友誼與情緒》

  • 辨識並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感受
  • 理解朋友之間可能因個性不同而產生誤解或衝突
  • 練習同理他人的情緒,發展傾聽與關心的態度
  • 認識不同的個性特質,尊重與自己不一樣的朋友
  • 運用簡單對話與行動化解衝突、增進友誼
  • 培養主動溝通與正向互動的行為習慣
  • ·  透過創作與實作活動(感謝卡、任務卡)落實友誼經營

教師課後省思

在本次課程中,學生普遍對《小炭的煩惱》與「魔法花園」的真實故事表現高度共鳴,能自然地帶入自身經驗,分享與朋友相處的困擾與感受。在「情緒臉譜」與「個性怪獸配對」等活動中,學生展現出良好的參與度與同理心,能夠清楚辨認角色情緒並試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心情。

部分性格較內向的學生一開始較不願意發言,但在「任務卡」與「感謝卡」等行動任務中,逐漸展現出主動關心與合作的態度。這顯示透過情境模擬與具體任務,有助於提升學生的情緒表達與人際參與。

整體而言,課程成功引導學生從「認識自我」出發,進而發展「理解他人」與「實踐關係」的能力。後續可延伸加入更多班級互動活動與家庭參與,深化學習成果並建立正向班級氛圍。

林耀梅
桃園市蘆竹區光明國小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